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00366发布日期:2023-12-28 01: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普通混凝土屋面工程,在坡度较小时,通常采用单面支模方法进行建造。

2、当坡屋面既陡又高,但总体体量较小时的坡屋面,采用双面支模方法。传统的双面支模方法是采用限位螺杆固定双面模板,底层模板下采用木枋作为背楞,背楞下采用钢管支撑,面层板上采用木枋作为横向龙骨,木枋上再用钢管扣紧、压紧。然而,对于大体量浇筑时,现有的工艺技术就存在一些缺陷,如振捣困难,混凝土骨料沉淀分层等。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大体量坡屋面采用双面支模施工存在振捣困难,混凝土骨料沉淀分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包括:

3、两弧形导轨,两所述弧形导轨相对设置;

4、模箱,所述模箱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设于所述弧形导轨,所述模箱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弧形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

5、多个单元结构,单元结构包括单元板、竖向设置的且长度可调的第一驱动杆和倾斜设置且长度可调的第二驱动杆,所述单元板设置于所述模箱的下方且沿所述弧形导轨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沿所述弧形导轨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所述单元板的相对两侧分别铰接连接有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中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条形孔,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上端铰接于所述模箱的箱顶,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单元板的一侧的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箱顶,所述第一驱动杆伸缩以驱动所述单元板升降,所述第二驱动杆伸缩以驱动所述单元板沿所述弧形导轨的长度方向摇摆,使得多个所述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拼接形成适配于坡屋面的弧度的模板。

6、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板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一驱动杆。

7、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板的一端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连接有连系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连系杆。

8、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单元结构的相邻侧的第一驱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一条形孔中。

9、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适配于所述坡屋面的弧度。

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为滚轮,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模箱的侧部。

11、进一步的,两所述弧形导轨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滑槽,所述滚轮滑设于所述滑槽中。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为电动液压推杆。

13、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a、将两弧形导轨架设于建筑结构的底部,使得两所述弧形导轨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建筑结构的坡屋面的成坡方向设置;

15、b、将模箱的相对两侧的滑动件分别滑设于两所述弧形导轨;

16、c、通过控制多个单元结构的第一驱动杆伸缩以驱动所述单元板升降,并控制多个所述单元结构的第二驱动杆伸缩以驱动所述单元板沿所述弧形导轨的长度方向摇摆,多个所述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拼接形成适配于坡屋面的弧度的模板,使得所述模板与所述坡屋面的底模板之间围合形成浇筑空间;

17、d、于所述浇筑空间中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一段坡屋面;

18、e、重复步骤c和d,自下而上逐段浇筑形成所述坡屋面。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适用于大跨度,变弧度截面屋面,高支模,外模架施工不变屋面,通过该装置,可简化施工,便于坡屋面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提高了坡屋面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本发明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通过多个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拼接形成一单侧支模,导轨采用工字钢加工无需弯曲、采用直段拼接,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本发明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对于导轨精度要求低,现场测量后通过距离控制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控制单元板,保证模板与坡屋面的设计轮廓贴合,降低滑轨施工难度、精度。降低整体施工难度。本发明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通过多个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拼接形成一单侧可变滑模面板,单元板通过第一驱动杆控制距离(相对导轨位置距离),通过第二驱动杆控制方向,进而使得拼接形成单侧可变滑模面板的形状更好的贴合设计曲线。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的相对两端分别铰接有所述第一驱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的一端的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驱动杆之间连接有连系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于所述连系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单元结构的相邻侧的第一驱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一条形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的弧度适配于所述坡屋面的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滚轮,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模箱的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弧形导轨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滑槽,所述滚轮滑设于所述滑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为电动液压推杆。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弧度屋面滑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弧形导轨;模箱,其相对两侧分别安装有滑动件,滑动件滑设于弧形导轨,模箱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条形孔;多个单元结构,包括单元板、竖向设置且长度可调的第一驱动杆和倾斜设置且长度可调的第二驱动杆,单元板设置于模箱下方且沿弧形导轨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单元结构的单元板沿弧形导轨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单元板的相对两侧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中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条形孔,第一驱动杆的上端铰接于模箱的箱顶,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单元板的一侧的第一驱动杆和箱顶。本发明解决了大体量坡屋面采用双面支模施工存在振捣困难,混凝土骨料沉淀分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祺,黄河,张力,王延泽,于亚飞,张旭,李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