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25366发布日期:2024-03-25 19: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叠合板现浇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整体装配式建筑正被大力推广,叠合楼板作为整体装配式建筑中的主要构件,具有楼板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且叠合板适于工业化生产,其污染及浪费大大低于现场生产制作,符合绿色施工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2、现有的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支架体系搭设、木龙骨铺设、叠合板吊装、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支架做叠合板现浇施工的整体承重,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极限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叠合板整体的应力问题,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涨模、错台等情况,当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完成后,需要将支架全部拆除,支架拆除过后,叠合板现浇面板的整体应力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叠合板现浇面板上容易出现裂缝,因此,现有的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工艺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具有叠合板现浇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涨模、错台等情况,且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完成后,整体性好,不易出现裂缝的效果。

2、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承重梁施工,将多个承重梁吊装至叠合板安装位置的底部,并对支模架进行调平,承重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承重柱上;

4、步骤2、支模架安装,将支模架架设在承重梁的顶部,之后将支模架与承重梁焊接固定;

5、步骤3、叠合板铺设,将各叠合板吊装并铺设在支模架上,并调整好各叠合板的位置;

6、步骤4、钢筋绑扎,对相邻两叠合板上预埋钢筋进行绑扎固定,并通过叠合板上的预埋钢筋将叠合板与支模架绑扎固定,之后在各叠合板的上方铺设预应力钢筋,再将预应力钢筋与叠合板上的预埋钢筋绑扎固定;

7、步骤5、浇筑模板施工,在叠合板上搭设好浇筑模板,并在浇筑模板内壁设置好钢筋笼,将钢筋笼与预应力钢筋绑扎固定;

8、步骤6、混凝土浇筑,将拌合好的混凝土浇筑到浇筑模板内,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9、步骤7、拆模,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浇筑模板拆除。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重梁的设置,对支模架以及叠合板进行支撑,无需另设支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将承重梁直接固定在两侧的承重柱上,承重梁的安装结构稳定,进而对叠合板的支撑更加稳固,后续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易出现涨模、错台等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叠合板现浇施工完成后,无需对承重梁进行拆除,因此,叠合板现浇面板在浇筑成型过程中的应力与叠合板现浇面板在后续使用时的应力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叠合板现浇面板的整体性更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裂缝等情况。

11、可选的,叠合板在铺设时,在相邻两叠合板之间预留好浇筑缝,浇筑缝的宽度设置在5-10cm,混凝土浇筑时,通过混凝土填充两叠合板之间的浇筑缝。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浇筑缝的设置,便于预埋钢筋的绑扎,且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相邻两叠合板之间的浇筑缝通过混凝土填充,使相邻两叠合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而增加叠合板现浇面板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13、可选的,混凝土在浇筑前,在支模架的底部且位于相邻两承重梁之间安装好底模板,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支模架嵌设于混凝土内,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将底模板拆除。

14、可选的,底模板上开设有浇筑口,混凝土在浇筑时,通过底模板上的浇筑口由底部向上灌注混凝土。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底部向上进行灌注,避免有效避免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完成后,叠合板现浇面板内部出现气泡,进而影响叠合板现浇面板的结构强度。

16、可选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通过木锤敲击底模板的底部,对混凝土进行振实。

17、可选的,底模板在安装时,在底模板与承重梁的接缝处填充密封海绵。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海绵对底模板与承重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

19、可选的,承重梁采用工字钢,且工字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肋。

20、可选的,承重梁在安装完成后,在承重梁的两端连接好预应力筋杆,在承重梁两侧的承重柱上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好卡箍,卡箍安装在承重梁的上方,预应力筋杆与卡箍铰接,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应力筋杆嵌设在混凝土内。

21、可选的,卡箍在安装时,先在承重柱上沿斜向下方向开设好插接槽,在插接槽内插入承重杆,之后将承重杆与卡箍焊接固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梁的一部分载荷通过预应力筋杆传递到卡箍上,再通过承重杆之间传递到承重柱的内部,从而进一步增加承重梁在承重柱上的结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承重梁的设置,对支模架以及叠合板进行支撑,无需另设支架,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将承重梁直接固定在两侧的承重柱上,承重梁的安装结构稳定,进而对叠合板的支撑更加稳固,后续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易出现涨模、错台等情况,进一步的,由于叠合板现浇施工完成后,无需对承重梁进行拆除,因此,叠合板现浇面板在浇筑成型过程中的内应力情况与叠合板现浇面板在后续使用时的应力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叠合板现浇面板的整体性更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裂缝等情况。

25、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底部向上进行灌注,避免有效避免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完成后,叠合板现浇面板内部出现气泡,进而影响叠合板现浇面板的结构强度。

26、3.承重梁的一部分载荷通过预应力筋杆传递到卡箍上,再通过承重杆之间传递到承重柱的内部,从而进一步增加承重梁在承重柱上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叠合板(4)在铺设时,在相邻两叠合板(4)之间预留好浇筑缝(41),浇筑缝(41)的宽度设置在5-10cm,混凝土浇筑时,通过混凝土填充两叠合板(4)之间的浇筑缝(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在浇筑前,在支模架(3)的底部且位于相邻两承重梁(1)之间安装好底模板(8),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支模架(3)嵌设于混凝土内,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将底模板(8)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模板(8)上开设有浇筑口(82),混凝土在浇筑时,通过底模板(8)上的浇筑口(82)由底部向上灌注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通过木锤敲击底模板(8)的底部,对混凝土进行振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模板(8)在安装时,在底模板(8)与承重梁(1)的接缝处填充密封海绵(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承重梁(1)采用工字钢,且工字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强肋(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承重梁(1)在安装完成后,在承重梁(1)的两端连接好预应力筋杆(12),在承重梁(1)两侧的承重柱(2)上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好卡箍(22),卡箍(22)安装在承重梁(1)的上方,预应力筋杆(12)与卡箍(22)铰接,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应力筋杆(12)嵌设在混凝土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卡箍(22)在安装时,先在承重柱(2)上沿斜向下方向开设好插接槽,在插接槽内插入承重杆(23),之后将承重杆(23)与卡箍(22)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现浇面板无支架施工方法,涉及叠合板现浇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承重梁施工,将多个承重梁固定在叠合板安装位置的底部;步骤2、支模架安装,将支模架架设并固定在承重梁的顶部;步骤3、叠合板铺设,将各叠合板吊装并铺设在支模架上;步骤4、钢筋绑扎,对相邻两叠合板上预埋钢筋进行绑扎固定;步骤5、浇筑模板施工,在叠合板上搭设好浇筑模板;步骤6、混凝土浇筑,将拌合好的混凝土浇筑到浇筑模板内;步骤7、拆模,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浇筑模板拆除。本申请具有叠合板现浇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涨模、错台等情况,且叠合板现浇面板施工完成后,整体性好,不易出现裂缝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坡,穆豪,张礼,胡启康,杨延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