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2873发布日期:2024-03-28 18:5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具体为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外脚手架连墙件常规的做法为在地下挡土墙外脚手架的外侧沿水平方向间隔不大于6米搭设抛撑,抛撑一端需固定在基坑边坡上,操作难度大,安全系数不高。地上剪力墙处连墙件通常做法为在剪力墙上预留洞口,则存在预留洞口位置不准确,后期洞口不易封堵情况,框架结构外脚手架连墙件常规的做法为在结构梁上预埋短钢管,在二次结构施工时需要在砌体墙处留洞,在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墙体连墙件难以预留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包括短钢管,短钢管的左侧设置有钢板,短钢管设置在钢板的右侧中心处,钢板的右侧四周均横向贯穿设置有预留洞口,钢板的左侧四周对应预留洞口的位置设置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右侧均贯穿预留洞口延伸至钢板的右侧设置有螺帽,螺帽的左侧与钢板之间均设置有垫片。

4、进一步的:短钢管与钢板之间固定焊接,短钢管与钢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九十度。

5、进一步的:短钢管的直径为48.3毫米,且短钢管的壁厚为3.6毫米,短钢管的长度为1200mm。

6、进一步的:钢板设置为正方形钢板,且钢板的长度与宽度均设置为200mm,钢板的厚度设置为5mm。

7、进一步的:预留洞口的直径均设置为16毫米。

8、进一步的:膨胀螺栓均设置为m14型号膨胀螺栓,且垫片的厚度均设置为3毫米。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该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避免外脚手架失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达到了绿色施工、降本增效的目的,解决了地下室外墙设置抛撑不安全、地上主体剪力墙结构不易进行连墙件设置或连墙件设置遗漏的问题,避免了由于施工人员在搭设抛撑时固定不牢固或连墙件遗漏,造成安全隐患,保证了工程质量,使脚手架更安全,精准定位,加工成本低,加工完成后可周转使用,通过改变装置位置可在临边洞口作为周转式临边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包括短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钢管(1)的左侧设置有钢板(2),所述短钢管(1)设置在钢板(2)的右侧中心处,所述钢板(2)的右侧四周均横向贯穿设置有预留洞口(3),所述钢板(2)的左侧四周对应预留洞口(3)的位置设置有膨胀螺栓(6),所述膨胀螺栓(6)的右侧均贯穿预留洞口(3)延伸至钢板(2)的右侧设置有螺帽(4),所述螺帽(4)的左侧与钢板(2)之间均设置有垫片(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钢管(1)与钢板(2)之间固定焊接,所述短钢管(1)与钢板(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钢管(1)的直径为48.3毫米,且短钢管(1)的壁厚为3.6毫米,所述短钢管(1)的长度为1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2)设置为正方形钢板,且钢板(2)的长度与宽度均设置为200mm,所述钢板(2)的厚度设置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口(3)的直径均设置为1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螺栓(6)均设置为m14型号膨胀螺栓,且垫片(5)的厚度均设置为3毫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脚手架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脚手架后置连墙件装置,钢板的右侧四周均横向贯穿设置有预留洞口,钢板的左侧四周对应预留洞口的位置设置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右侧均贯穿预留洞口延伸至钢板的右侧设置有螺帽,螺帽的左侧与钢板之间均设置有垫片;避免外脚手架失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问题,达到了绿色施工、降本增效的目的,解决了地下室外墙设置抛撑不安全、地上主体剪力墙结构不易进行连墙件设置或连墙件设置遗漏的问题,避免了由于施工人员在搭设抛撑时固定不牢固或连墙件遗漏,造成安全隐患,保证了工程质量,使脚手架更安全,精准定位,加工成本低,加工完成后可周转使用,通过改变装置位置可在临边洞口作为周转式临边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鲍光卿,王金辉,范舟,樊彦甫,徐珂,蒲柏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