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9969发布日期:2023-06-10 00:5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1、填充墙是一种框架结构的墙体,安装于建筑物的两根相邻梁柱之间,能够在建筑设计中起到维护和分隔的作用。

2、现有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重量一般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因而填充墙的结构强度较低、抗震效果较弱;然而,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震频发,填充墙在地震时有发生倾倒的风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地震时填充墙发生倾倒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包括墙板,所述墙板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地下,另一端位于所述墙板的上部;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拉结件,所述第一拉结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端插入地下的支撑杆加强墙板与地面的连接,当有地震发生时,第一拉结件和支撑杆同时对墙板起到拉结作用,从而降低填充墙发生倾倒的风险。

5、可选的,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沿所述墙板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一拉结件与墙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降低墙体倾倒的风险。

7、可选的,所述墙板包括第一墙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两侧的第二墙,所述第一拉结件位于所述第一墙内,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墙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设置于第二墙的内部,利用支撑杆降低第二墙倾倒的风险,在第一墙的两侧均设置第二墙且将第一拉结件设置于第一墙的内部,利用第一拉结件降低第一墙倾倒的风险,从而利用较少的支撑杆和第一拉结件实现降低墙板倾倒的风险,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

9、可选的,所述第一拉结件为钢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具有良好的抗拉拔能力,进一步增加地震时拉结件对于墙板的支撑能力,降低填充墙的墙体倾倒的风险。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拉结件具有多个第一弯曲部,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沿所述第一拉结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的钢筋在墙板内部起到预应力效果,当墙板发生晃动时,为墙板的晃动提供缓冲,进一步降低墙板发生倾倒的风险。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曲部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墙板的板面倾斜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弯曲部在墙板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投影,从而增加墙板晃动时拉结件对于 墙板的支撑能力,同时也使第一弯曲部在墙板的高度方向上具有投影,兼顾墙板晃动时拉结件对于墙板的缓冲作用,进一步降低地震时墙板发生倾倒的可能。

15、可选的,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结件,所述第二拉结件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拉结件具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墙板的板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二拉结件间隔排布设置;沿所述墙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拉结件与所述第二拉结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一拉结件与第二拉结件沿墙板厚度方向的投影面积,同时增加墙板与第一拉结件和第二拉结件之间接触点分布的均匀性和对称性,从而增加支撑杆的受力均衡性,降低支撑杆发生倾斜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拉结件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周侧设置有第一拉索,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两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拉索对第一弯曲部的两侧形成连接,降低地震时弯曲部的两侧相互远离的风险。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拉索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拉结件铰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第一拉索与第一拉结件之间提供运动的空间,降低地震时第一拉索与第一拉结件的连接处因发生断裂的风险,从而降低地震时第一拉索与第一拉结件脱离的可能。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在墙板内部设置多根插入地面的支撑杆,在相邻支撑杆之间设置第一拉结件,利用支撑杆加强墙板与地面的连接强度,利用第一拉结件对墙板起到拉结作用,降低地震时墙板发生倾倒的可能;

23、2.通过使第一拉结件的第一弯曲部相对于墙板的板面倾斜设置,在增强第一拉结件对于墙板的拉结作用的同时对墙板的晃动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降低墙板发生倾倒的可能;

24、3.通过在第一拉结件的第一弯曲部处设置第一拉索,并使第一拉索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弯曲部的两侧,降低在第一拉结件跟随墙板晃动的过程中第一弯曲部两侧的距离发生变化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1),所述墙板(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插入地下,另一端位于所述墙板(1)的上部;相邻所述支撑杆(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拉结件(3),所述第一拉结件(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3),相邻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一拉结件(3)沿所述墙板(1)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1)包括第一墙(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墙(11)两侧的第二墙(12),所述第一拉结件(3)位于所述第一墙(11)内,所述支撑杆(2)位于所述第二墙(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结件(3)为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结件(3)具有多个第一弯曲部(31),多个所述第一弯曲部(31)沿所述第一拉结件(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墙板(1)的板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结件(4),所述第二拉结件(4)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所述第二拉结件(4)具有第二弯曲部(41),所述第二弯曲部(4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墙板(1)的板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拉结件(3)与所述第二拉结件(4)间隔排布设置;沿所述墙板(1)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拉结件(3)与所述第二拉结件(4)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结件(3)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的周侧设置有第一拉索(32),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曲部(3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索(32)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拉结件(3)铰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震墙体结构,其包括墙板,所述墙板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地下,另一端位于所述墙板的上部;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拉结件,所述第一拉结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本申请具有降低地震时填充墙发生倾倒的风险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王虎林,马新强,潘志博,李世超,丁飞,翟宇松,曹鹏,张景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