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1431发布日期:2023-07-07 14:2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效果较弱,在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房屋损坏,因此需要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3653834u),该专利技术便于通过设置连接杆,可使每一个减震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进而对建筑物进行水平支撑,保证装置的减震效果,提高装置实用性和使用寿命,但是其减震效果较弱,并且出现震动时,装置不够稳定的,造成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台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和支撑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一滑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墩,所述支撑台的两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二滑块的上下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台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底板和混凝土墩之间设置有减震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杆筒。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杆筒的内部靠近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靠近第二减震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在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支撑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底板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支撑杆的两端和第一滑块、支撑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轴,第一滑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便于当建筑产生震动时,支撑台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向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将上方震动的压力向两侧的分散,实现对压力的缓冲,进而实现减震,同时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和杆筒,杆筒的内部靠近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器,便于进一步对上方的震动进行吸收,减小震动的影响,有效的实现多阶段的减震,减震效果更好。

11、2、通过在支撑台的两侧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上下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一端第二减震弹簧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便于当支撑台受到极大的压力产生震动时,利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移动,在第二减震弹簧和橡胶垫的作用下,能够将震动减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对支撑台上下缓冲的过程进行限位,进而保证减震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底座的内部靠近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减震板和混凝土墩,便于将立柱的底部面积加大,利用混凝土墩便于将底座的底部固定成型,有效的降低装置的结构重心,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便于将装置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了装置由于震动出现偏移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1)、支撑台(2),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上方设置有立柱(4),所述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台(2)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所述支撑台(2)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和底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12),所述支撑杆(8)的两端和支撑台(2)、第一滑块(12)之间设置有转动轴(9),所述第一滑块(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部靠近第一滑块(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13),所述底座(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墩(15),所述支撑台(2)的两侧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部靠近第二滑块(19)的上下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螺栓(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7),所述底板(10)和混凝土墩(15)之间设置有减震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靠近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底部设置有杆筒(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筒(17)的内部靠近连接杆(16)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器(18),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部靠近第二减震弹簧(21)的下方设置有橡胶垫(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插杆(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台,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台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和支撑台、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转动轴。本技术通过在底板和支撑台之间设置有一组支撑杆、第一滑块、第一减震弹簧,支撑杆的两端和第一滑块、支撑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轴,便于当建筑产生震动时,支撑台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向第一减震弹簧进行挤压,能够有效的将上方震动的压力向两侧的分散,实现对压力的缓冲,进而实现减震。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军,胡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红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