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6782发布日期:2023-07-05 14:40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


背景技术:

1、墙板是一种建筑材料,是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墙板结构的承重墙可用砖、砌块、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做成,按所用材料和建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混合结构、装配式大板结构、现浇式墙板结构三类;为了增加保温能力一般选用中空结构,进一步抽取真空降低温度的转换。

2、公开号为cn11072546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保温墙板,包括一基础外壳体,基础外壳体的前端面具有一个开口的保温腔,保温腔内填充有保温体,保温腔的外侧开口端通过一装饰面板密封,各基础外壳体上的装饰面板之间互相拼接成一个无缝的装饰墙面,所述基础外壳体的内侧端上下面分别设置有凸出的装配部,基础外壳体的外侧端伸出于外界,所述基础外壳体的上下面分别嵌入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吸热条,吸热条吸收外部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保温体保温。该发明的建筑墙板,其主要用于临时建筑房内,特别适合应用在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中,能够有效吸收白天时的外部热量,并将热量在夜间进行传递,给室内进行保温,更加的节能。

3、上述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保温墙板,对于上述已经公开的专利,我们可以称之为现有技术,且具体结构已经被充分公开,即现有技术属于非常清楚、准确和客观存在的,针对于上述专利,即现有技术,其实际结构设计上能够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基于该建筑保温墙板的主体结构,对现有技术中建筑保温墙板之间组装与拆卸方式不便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建筑保温墙板之间的组装与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包括拐角连接座,所述拐角连接座的相邻两侧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的端头部均设置有插设至拐角连接座内部的插接板,所述拐角连接座的内部对应插接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建筑保温墙板,所述第三建筑保温墙板的端部也设置有用于插设至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端部的插接板,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端头部对应第三建筑保温墙板端部的插接板外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两侧端均设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的一端部延伸至第一插接槽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部对应活动板的外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板的端部与活动腔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板插接的限位卡槽。

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角连接座的侧端边缘处对应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的连接处均通过粘接剂粘接有硅胶垫。

4、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拐角连接座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锁紧固定的螺钉,所述拐角连接座的对应螺钉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建筑保温墙板与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为硅胶材质。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的宽度均大于插接板的厚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两端部与活动板的端部和活动腔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接槽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板伸缩活动的通孔,该通孔与活动腔的内部连通,且该通孔和限位卡槽的横截面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限位卡板的竖截面长度和宽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端部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卡槽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外壁对应通孔的外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封堵盖板。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整体之间方便进行组装与拆卸,设置的拐角连接座用于对房屋建筑的连接拐角处的保温墙板进行对接,并在对接后提高密封性和稳定性,同时,同一方向上平行且相邻的两个建筑保温墙板之间方便进行快速组装与拆卸,安装时,首先,对限位卡板进行施力,使限位卡板收缩至插接板的内部,然后将插接板插设至第一插接槽的内部,当限位卡板移动至限位卡槽的内侧后,限位卡板不受挤压作用,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限位卡板卡入限位卡槽的内部实现锁定,进而实现第三建筑保温墙板与第一建筑保温墙板之间的快速组装,且需要拆卸时,将封堵盖板拆下,然后通过对限位卡板施加推力使弹簧压缩,并使限位卡板完全脱离限位卡槽的内部,此时,第三建筑保温墙板与第一建筑保温墙板之间不受限位,方便进行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包括拐角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连接座(1)的相邻两侧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3),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3)的端头部均设置有插设至拐角连接座(1)内部的插接板(4),所述拐角连接座(1)的内部对应插接板(4)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插接槽(101),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建筑保温墙板(6),所述第三建筑保温墙板(6)的端部也设置有用于插设至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端部的插接板(4),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的端头部对应第三建筑保温墙板(6)端部的插接板(4)外部设置有第一插接槽(7),所述第一插接槽(7)的两侧端均设置有限位卡板(8),所述限位卡板(8)的一端部延伸至第一插接槽(7)的内部连接有活动板(9),所述第一插接槽(7)的内部对应活动板(9)的外部设置有活动腔(10),所述活动板(9)的端部与活动腔(10)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11),所述第一插接槽(7)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板(8)插接的限位卡槽(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连接座(1)的侧端边缘处对应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3)的连接处均通过粘接剂粘接有硅胶垫(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连接座(1)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3)锁紧固定的螺钉,所述拐角连接座(1)的对应螺钉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孔(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建筑保温墙板(6)与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为硅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7)和第二插接槽(101)的宽度均大于插接板(4)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的两端部与活动板(9)的端部和活动腔(10)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7)的外壁设置有用于限位卡板(8)伸缩活动的通孔,该通孔与活动腔(10)的内部连通,且该通孔和限位卡槽(701)的横截面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限位卡板(8)的竖截面长度和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的端部外壁设置有与限位卡槽(701)内部连通的通孔(12),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2)的外壁对应通孔(12)的外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封堵盖板(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具体涉及建筑领域,包括拐角连接座,所述拐角连接座的相邻两侧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和第二建筑保温墙板的端头部均设置有插设至拐角连接座内部的插接板,所述拐角连接座的内部对应插接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建筑保温墙板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建筑保温墙板。本技术设计的房屋建筑保温墙板,整体之间方便进行组装与拆卸,设置的拐角连接座用于对房屋建筑的连接拐角处的保温墙板进行对接,并在对接后提高密封性和稳定性,同时,同一方向上平行且相邻的两个建筑保温墙板之间方便进行快速组装与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谭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华榕筑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