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4762发布日期:2023-11-23 03:3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屋面建材,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


背景技术:

1、现有金属瓦屋面安装光伏瓦时,大多是以bapv(building-attachedphotovoltaics,即在现有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的方式安装,具体参见公开号cn217105851u提供的可用于曲面结构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所示,这种安装方式也称为“后安装型”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如光伏瓦)。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后续在建筑屋面安装用于铺设光伏组件的龙骨支撑系统,而安装龙骨支撑系统时,由于需要将龙骨支撑系统穿过屋面原有的防水层后连接于屋面结构上,所以会破坏屋面原有的防水层,故而其防水效果不好;而且,龙骨支撑系统不仅会大大增加原有屋面的承重压力,还会使光伏组件高出屋面很多,影响屋面美观,还会带来安全性隐患(如光伏组件坠落)。

2、另外,现有金属瓦屋面安装光伏瓦时,也有直接以光伏板的形式将光伏组件直接安装在建筑屋面上,具体参见公开号cn217680107u提供的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及建筑。这种安装方式会使屋面配套的瓦片与光伏组件形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容易带来漏水隐患,导致其防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该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无需破坏屋面原有的防水层,即能实现不同宽度及模数的光伏瓦与金属瓦的连接、安装,也不会过大增加屋面的承重压力,防水效果好,且更美观、安全。

2、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包括光伏瓦、金属瓦、防水板组件及防水连接件;金属瓦位于光伏瓦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水板组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下方,防水板组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阻止水横移的导水槽;所述光伏瓦的左右两侧设有山字型连接件,金属瓦与光伏瓦靠近的一侧设有挡水竖板,所述防水连接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处,防水连接件一侧设有扣接部,另一侧设有插接部,防水连接件的扣接部与光伏瓦的山字型连接件相对并扣接,金属瓦的挡水竖板插入所述插接部。

3、优选地,所述山字型连接件包括设于光伏瓦的左侧边且呈正山字型的左连接件、及设于光伏瓦的右侧边且呈倒山字型的右连接件;

4、所述防水连接件包括与左连接件扣接的左防水连接件、及与右连接件扣接的右防水连接件。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防水连接件和右防水连接件均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板、供金属瓦的侧边插接的插接部、以及与山字型连接件扣接的扣接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插接部和扣接部。

6、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立板和连接板的上端部,使得连接板、第一横板和第一立板依次围成供金属瓦的侧边插接的腔体;所述挡水竖板插接至腔体内。

7、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接部包括第二横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立板的上端部和连接板的下端部,且第二立板的下端部设有内凹部;

8、所述左连接件的右侧设有向其内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二横板扣接在左连接件的开口上方,且内凹部与凸块咬合。

9、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接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部的第三横板,且第三横板的左侧设有竖向设置的上延板;

10、所述连接板与右连接件的右侧外壁贴合,第三横板扣接在右连接件的开口下方,且上延板与右连接件的右侧内壁贴合。

11、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扣接部从其前侧至后侧向下倾斜,且扣接部的后侧设有向后上方延伸的阻水部;所述防水连接件的前侧还设有向下延伸以挡住其前侧开口的遮挡部。

12、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水板组件包括安装于金属瓦下方的第一防水板、及安装于光伏瓦下方的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的内侧边连有第三立板,且第二防水板的内侧边连有与第三立板贴合的第四立板,第四立板的上端部连有外延边,外延边向下弯折后与第四立板共同围成供第三立板的上端部咬接的咬合部;

13、所述第四立板与连接板贴合,且咬合部的顶部抵接至插接部内。

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外侧边均设有防水凸部,且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中部均设有至少一个防水凸部,以使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表面均形成有所述导水槽。

15、优选地,所述防水板组件的前侧设有位于其下方的下导水簸箕,且防水板组件的后侧设有位于其上方的上导水簸箕。

16、优选地,所述光伏瓦与金属瓦的宽度不同,且光伏瓦与金属瓦的高度不同。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该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通过防水连接件及防水板组件的配合,无需破坏屋面原有的防水层,即能实现光伏瓦与设于光伏瓦左右两侧的金属瓦的连接、安装,还能对连接后的光伏瓦与金属瓦的上方及下方均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具有双重防水效果,防水效果更好;且光伏瓦与金属瓦均安装在防水板组件上,而非现有技术一样将光伏组件铺设在龙骨支撑系统,所以,不会加大该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中的光伏瓦与金属瓦的高度差,故而屋面更美观,且防水板组件为板状结构,而非高度较大的龙骨支撑系统,故而还能有效降低因屋面的金属瓦与光伏瓦高度差较大所带来的屋面坠物的安全隐患,使用更安全,也不会过大增加屋面的承重压力,该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适合应用于不同宽度及模数的金属瓦与光伏瓦的防水连接,故而能更好的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瓦、金属瓦、防水板组件及防水连接件;金属瓦位于光伏瓦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水板组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下方,防水板组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阻止水横移的导水槽;所述光伏瓦的左右两侧设有山字型连接件,金属瓦与光伏瓦靠近的一侧设有挡水竖板,所述防水连接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处,防水连接件一侧设有扣接部,另一侧设有插接部,防水连接件的扣接部与光伏瓦的山字型连接件相对并扣接,金属瓦的挡水竖板插入所述插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字型连接件包括设于光伏瓦的左侧边且呈正山字型的左连接件、及设于光伏瓦的右侧边且呈倒山字型的右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水连接件和右防水连接件均包括竖向设置的连接板、供金属瓦的侧边插接的插接部、以及与山字型连接件扣接的扣接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插接部和扣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立板和连接板的上端部,使得连接板、第一横板和第一立板依次围成供金属瓦的侧边插接的腔体;所述挡水竖板插接至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包括第二横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二横板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立板的上端部和连接板的下端部,且第二立板的下端部设有内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部的第三横板,且第三横板的左侧设有竖向设置的上延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部从其前侧至后侧向下倾斜,且扣接部的后侧设有向后上方延伸的阻水部;所述防水连接件的前侧还设有向下延伸以挡住其前侧开口的遮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组件包括安装于金属瓦下方的第一防水板、及安装于光伏瓦下方的第二防水板,第一防水板的内侧边连有第三立板,且第二防水板的内侧边连有与第三立板贴合的第四立板,第四立板的上端部连有外延边,外延边向下弯折后与第四立板共同围成供第三立板的上端部咬接的咬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外侧边均设有防水凸部,且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中部均设有至少一个防水凸部,以使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的表面均形成有所述导水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组件的前侧设有位于其下方的下导水簸箕,且防水板组件的后侧设有位于其上方的上导水簸箕。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与金属瓦的宽度不同,且光伏瓦与金属瓦的高度不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屋面建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用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包括光伏瓦、金属瓦、防水板组件及防水连接件;金属瓦位于光伏瓦的左右两侧,防水板组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下方,防水板组件上设有若干个阻止水横移的导水槽;光伏瓦的左右两侧设有山字型连接件,金属瓦的一侧设有挡水竖板,防水连接件设于光伏瓦与金属瓦的缝隙处,防水连接件一侧设有扣接部,另一侧设有插接部,扣接部与光伏瓦的山字型连接件相对并扣接,金属瓦的挡水竖板插入插接部。该横向防水连接的瓦组合体无需破坏屋面原有的防水层,即能实现不同宽度及模数的光伏瓦与金属瓦的连接、安装,不会过大增加屋面的承重压力,防水效果好,更美观、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肯绿色(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