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1710发布日期:2023-06-21 19:1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后浇带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面再浇筑的区域称为后浇带,后浇带在浇筑期间和等待其完全成型稳固的过程中,均需要对其进行支撑,传统的支撑多为大量钢管和板材对其进行支撑,但是安装和拆卸均较为麻烦,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现有技术也有单根可伸缩支撑杆对后浇带进行支撑的设计,但是单根支撑杆的强度较低,当后浇带质量较大,极有可能会压垮单根的支撑结构,造成支撑失败,后浇带垮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承重能力较大,能够稳定的对后浇带进行支撑。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

3、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套筒和多个加强件,所述第一套筒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各所述加强件沿着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依次排布,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外侧和所述支撑板下侧;

4、第二支撑组件;

5、第三支撑组件,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杆;

6、其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连接,各所述第一支撑杆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周向依次排布,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另一端用于抵持地面,所述二支撑杆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浇带支撑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三者组装形成完整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对后浇带进行支撑,支撑板和第一套筒连接的地方设置有多个加强件,第二支撑组件的周向也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支撑结构的上部和下部都进行了加强加固处理,当后浇带的质量较大时,仍然能够对后浇带进行更加稳定的支撑,并且不易产生晃动,保证后浇带顺利浇筑成型。

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三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套筒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沿着竖直方向连接,所述第三套筒套接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套筒,另一端用于抵持地面,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10、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被配置为限制所述第三套筒沿所述第二套筒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套筒保持在设定姿态。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以使所述连接杆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着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孔和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各连接件均穿设于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各所述第二连接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多个定位孔,各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连接杆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轴向依次间隔排布。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环绕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的部位设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沿着第二套筒的轴向依次排布。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环绕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开孔。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定义水平的投影面,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投影面上投影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投影面上投影的中心重合。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三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套筒和锁定机构,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沿着竖直方向连接,所述第三套筒套接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套筒,另一端用于抵持地面,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以使所述连接杆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着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孔和各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各连接件均穿设于各所述第一连接孔和各所述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多个定位孔,各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连接杆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轴向依次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环绕于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连接杆相连接的部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沿着第二套筒的轴向依次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环绕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水平的投影面,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投影面上投影的中心和所述第一套筒在所述投影面上投影的中心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套筒和多个加强件,第一套筒连接于支撑板,各加强件沿着第一套筒的周向依次排布,并且连接于第一套筒外侧和支撑板下侧;第二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第三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杆和与第一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套筒和第二支撑组件沿竖直方向连接,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组件的周向依次排布,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组件,另一端用于抵持地面,二支撑杆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组件,本技术的后浇带支撑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对后浇带进行更加稳定的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殷彬斌,甘明彦,周双喜,李鹏程,蔡大宇,李悦,黄军桥,姚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