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7222发布日期:2023-06-29 13:5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承插盘扣式脚手架,通过在脚手架上安装钢托梁,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从而对梁模板围成的梁模腔进行浇筑。其中,梁模板放置在钢托梁上,钢托梁安装在脚手架上。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梁模板的尺寸与脚手架相对位置不确定,当梁模板的尺寸发生变化,或者梁模板与脚手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需要根据新尺寸的梁模板以及梁模板新的位置,采用多种梁托工具来进行支撑,将原有的梁托拆除,重新根据梁模板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梁托的制作,这就导致梁下脚手架的施工空间受到挤压,施工人员能够进行操作的空间太小,施工操作非常不便;而且,这也增加了物料消耗,由于许多梁托都是临时制作,在拆除后无法重复使用,导致物料消耗进一步增加,施工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临时制作多种梁托支撑梁模板导致梁下脚手架的操作空间太小、施工操作非常不便、临时制作的梁托拆除后无法重复使用、物料消耗高的问题。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梁托和多个梁夹;所述梁托位于脚手架的相对两侧,其两端分别通过一圆盘与脚手架可拆卸相连;所述圆盘套设在脚手架上,并能够沿脚手架滑动,与脚手架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梁夹位于梁托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梁托滑动相连;在梁托的上侧面设有两条通孔,两条通孔位于所述梁托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通孔从梁托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其另一端;在梁夹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通孔对应设置,用于插入插销。

4、优选地,所述梁托为h型钢;在h型钢上翼缘两侧边缘的下方、下翼缘两侧边缘的上方还分别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侧与上翼缘的边缘或下翼缘的边缘固定相连,使挡板与h型钢腹板、上翼缘或下翼缘之间形成一滑槽,所述梁夹位于该滑槽内,并能够在该滑槽内滑动。

5、优选地,在所述梁夹沿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下方还分别设有一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梁夹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入滑槽内,与梁托滑动相连。

6、优选地,在所述梁夹背离梁托的一侧开设有一定位孔,梁夹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与梁托固定相连。

7、优选地,在所述梁夹背离梁托的一侧还设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位于梁夹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把手为u型,其两端与梁夹固定相连。

8、优选地,在梁托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端板,所述端板的一侧覆盖梁托的一端,并与梁托的一端固定相连;在所述端板的另一侧设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为u型结构,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封闭端与端板固定相连;在该连接片的开口端还设有一插条,所述插条与连接片的两端固定相连;所述梁托通过插条插入圆盘上的连接孔与圆盘固定相连。

9、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底龙骨和多个侧龙骨;两个底龙骨位于脚手架相对两侧的梁托上方,两个侧龙骨位于底龙骨相背离的两侧,使底龙骨与侧龙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梁模板的放置槽;插销位于两个侧龙骨的外侧,用于夹紧和固定侧龙骨。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h型钢作为梁托,截面特性更好,轻质高强,梁托和梁夹能够随圆盘移动调整位置,当梁模板尺寸发生改变,或者梁模板与脚手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通过移动圆盘以及移动梁夹,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尺寸和位置上的变化;同时,由于梁托和梁夹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形成脚手架下方疏松架设,上方利用梁托和梁夹支撑梁模板的区域形成密集架设,这种形式加宽了位于梁模板下方脚手架的空间,使施工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12、2、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需物料较少,无需制作其他工具,也不需要制作不同尺寸的工具,节约了物料,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当梁模板与脚手架之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时,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结构也非常便于调整,安装拆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工具使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梁托(2)和多个梁夹(3);所述梁托位于脚手架(1)的相对两侧,其两端分别通过一圆盘(4)与脚手架可拆卸相连;所述圆盘套设在脚手架上,并能够沿脚手架滑动,与脚手架可拆卸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托为h型钢;在h型钢上翼缘两侧边缘的下方、下翼缘两侧边缘的上方还分别设有一挡板(8),所述挡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一侧与上翼缘的边缘或下翼缘的边缘固定相连,使挡板与h型钢腹板、上翼缘或下翼缘之间形成一滑槽(9),所述梁夹位于该滑槽内,并能够在该滑槽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夹沿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下方还分别设有一滑块(10),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梁夹固定相连,另一端伸入滑槽内,与梁托滑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夹背离梁托的一侧开设有一定位孔,梁夹通过螺栓(11)穿过定位孔与梁托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夹背离梁托的一侧还设有两个把手(12),两个把手位于梁夹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把手为u型,其两端与梁夹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梁托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端板(13),所述端板的一侧覆盖梁托的一端,并与梁托的一端固定相连;在所述端板的另一侧设有一连接片(14),该连接片为u型结构,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封闭端与端板固定相连;在该连接片的开口端还设有一插条(15),所述插条与连接片的两端固定相连;所述梁托通过插条插入圆盘上的连接孔(19)与圆盘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底龙骨(16)和多个侧龙骨(17);两个底龙骨位于脚手架相对两侧的梁托上方,两个侧龙骨位于底龙骨相背离的两侧,使底龙骨与侧龙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梁模板的放置槽;插销位于两个侧龙骨的外侧,用于夹紧和固定侧龙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现浇梁模腔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梁托和多个梁夹;所述梁托位于脚手架的相对两侧,其两端分别通过一圆盘与脚手架可拆卸相连;所述圆盘套设在脚手架上,并能够沿脚手架滑动,与脚手架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梁夹位于梁托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梁托滑动相连;在梁托的上侧面设有两条通孔,两条通孔位于所述梁托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通孔从梁托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至其另一端;在梁夹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通孔对应设置,用于插入插销。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张振勇,潘鹏刚,刘向刚,黄成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渝建建筑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