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13037发布日期:2023-10-02 04: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


背景技术:

1、型钢混凝土梁结合了型钢与混凝土的优势,具有承载力高、防火、耐腐性能好的优点。对于超长结构或需设置沉降后浇带的结构,如后浇带位于型钢混凝土梁跨内,由于型钢刚度大、变形小,梁内型钢需断开后连接。

2、针对上述情况,一般处理方式为后浇带避开型钢混凝土梁,这种方式仅用于局部设置型钢混凝土梁且结构设置后浇带部位可控的情况;或者型钢不断、仅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后浇,这种处理方式使后浇带部位无法真正起到调节不均匀沉降、释放温度应力以减少裂缝的目的。

3、发明人发现,为解决上述两种处理方式所存在的缺陷,现一般将型钢断开后进行后期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起到后浇带的作用,但由于型钢收缩变形或两侧型钢沉降变形,易导致后期两侧型钢无法连接或连接质量欠佳,影响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利用第三型钢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连接,可通过第三型钢对型钢收缩变形或两侧型钢沉降变形进行补救,梁底纵向受力钢筋不切断,侧部及顶部的钢筋切断并焊接连接,方便了型钢的安装的同时,保证了后浇带与其两侧梁段的连接强度,解决了现有型钢混凝土梁后浇带施工受限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内的型钢、钢筋,钢筋设置在型钢的周侧,所述型钢分为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第三型钢位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之间的后浇带处以用于在后浇带施工时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固定连接,所述型钢的底部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所述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的侧部以及顶部均设有钢筋,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两端通过焊接/机械连接的方式与邻近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

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型钢的截面尺寸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相同。

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后浇带位于梁跨中1/3区段内。

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型钢整体上翼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栓钉。

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从第三型钢的两端向外伸出,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长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的长度。

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型钢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的连接位置与钢筋的连接位置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后浇带处还设有箍筋,箍筋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箍筋由两个u型筋对接并焊接固定形成。

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型钢两侧的混凝土对接面上具有凿毛结构,具有凿毛结构的对接面上刷有界面剂。

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长度小于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整体长度。

13、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利用第三型钢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连接,可通过第三型钢对型钢收缩变形或两侧型钢沉降变形进行弥补,梁底纵向受力钢筋不切断,侧部及顶部的钢筋切断并焊接连接,方便了型钢的安装的同时,保证了后浇带与其两侧梁段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型钢混凝土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5、2)本实用新型后浇带位于梁跨中1/3区段内,减少了钢筋、箍筋的施工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减小了后浇带处的受力,提高了施工质量。

16、3)本实用新型第三型钢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的连接位置与钢筋的连接位置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不仅方便了第三型钢的放置、安装,还提高了后浇带与其两侧既有梁段之间的连接强度。

17、4)本实用新型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长度小于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整体长度,能够为钢筋、型钢的对接施工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内的型钢、钢筋,钢筋设置在型钢的周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分为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第三型钢位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之间的后浇带处以用于在后浇带施工时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固定连接,所述型钢的底部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所述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的侧部以及顶部均设有钢筋,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两端通过焊接/机械连接的方式与邻近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钢的截面尺寸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位于梁跨中1/3区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整体上翼缘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栓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从第三型钢的两端向外伸出,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长度小于对应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钢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的连接位置与钢筋的连接位置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处还设有箍筋,箍筋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由两个u型筋对接并焊接固定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钢两侧的混凝土对接面上具有凿毛结构,具有凿毛结构的对接面上刷有界面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长度小于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整体长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后浇带的型钢混凝土梁,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型钢混凝土梁后浇带施工受限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难度,具体方案如下:包括混凝土以及设置在混凝土内的型钢、钢筋,钢筋设置在型钢的周侧,所述型钢分为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第三型钢位于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之间的后浇带处以用于在后浇带施工时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固定连接,所述型钢的底部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梁底纵向受力钢筋,所述第一型钢、第二型钢和第三型钢的侧部以及顶部均设有钢筋,第三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两端通过焊接/机械连接的方式与邻近的第一型钢、第二型钢侧部以及顶部的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研发人员:雷兵,李国光,王金金,孙士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