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6487发布日期:2023-07-28 10:1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


背景技术:

1、模块化建筑是一种组装化建筑,它用事先预制好的模块构件,比如墙体,组装成各种房屋,施工简便,组装灵活;模块构件在工厂中预制,便于组织工业化生产,提高工效、减少材料消耗、且受季节影响小;模块化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使用面积大、建筑自重轻、施工简便、组装灵活、用共用料省、模块构件可以设计等特点,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专利公告号为cn21758062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块化建筑防水结构,包括相邻的建筑模块,建筑模块包括地板单元和墙体单元,墙体单元设置在底板单元上,墙体单元包括墙体板、隔墙板、间隙层和隔墙龙骨层;墙体板的内部基面上均匀铺设有隔墙板,隔墙板远离墙体板的基面上均匀铺设有间隙层,间隙层远离隔墙板的基面上均匀铺设有隔墙龙骨层;间隙层内设有第一止水钢板;第一止水钢板与隔墙龙骨层粘贴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防水结构,保证水无法在往里下渗,起到了切断水渗透路径的作用,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防水作用。同时,提升墙体单元的区域一体化,保证水不向外渗透,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防水密封性,保证模块化建筑的使用稳定性。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上述结构虽然能解决防水问题,但相应的,结构较为复杂,整体质量较重,导致在安装模块的过程中不易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助于在保障模块化建筑防水性的同时提高模块建筑的安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地板模块,所述地板模块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模块底横梁、模块底次梁、承托板、第一防水层以及防滑层,所述模块底横梁和所述模块底次梁纵横交错设置,所述模块底横梁和所述模块底次梁的顶面均与承托板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隔汽膜和防水卷材,所述隔汽膜的下表面与承托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防水卷材的上表面与防滑层的下表面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块底横梁和模块底次梁纵横交错设置,既能保障地板模块的整体承载强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板模块的重量;同时,隔汽膜可加强建筑气密性、水密性,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有效阻隔湿气对室内的侵袭,能有效阻挡冷空气的侵入,与防水卷材组合使用,能保证水不向内外渗透,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防水密封性,保证模块化建筑的使用稳定性。

5、可选的,所述承托板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减震垫和水泥纤维板。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一些人员踩踏较多的建筑,比如教学楼,水泥纤维板质轻高强、施工简易,在高湿度环境,仍能保持性能的稳定,不会下陷或变形;减震垫则能提升人员踩踏的舒适感,并具有较强的隔振效果,重量轻,施工方便,可裁成所需大小和重叠起来使用,以获得不同程度的隔振效果。

7、可选的,所述水泥纤维板与第一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找平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的设置更有利于铺设第一防水层。

9、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与防滑层之间设置有自流平找平层,所述防滑层为防滑地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地板模块应用于走廊地面时,由于走廊地面人员走动较多,自流平找平层硬化强度高,干燥之后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且施工便捷快速;防滑地胶则可以提高地面防滑性。

11、可选的,所述承托板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模块底钢板和钢筋混凝土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需要承载力较大的场合,比如实验室放置设备等场合,通过设计模块底钢板和钢筋混凝土层,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保障模块建筑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与第一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找平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的设置有利于铺设第一防水层。

15、可选的,还包括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瓷砖、第二防水层、纤维板、防火板、空腔层以及模块波纹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瓷砖和第二防水层可以减少水汽往墙体模块内外部渗透,提高墙体防水性能,适用于外墙构造;纤维板和防火板在保障墙体模块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增强了墙体模块的防火性;空腔层的设置增强了墙体的消声效果,模块波纹板则起到减少水汽对墙体模块侵蚀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防火板与空腔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的设置进一步增强墙体模块的保温效果,使模块化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等效果。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模块底横梁和模块底次梁纵横交错设置,既能保障地板模块的整体承载强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板模块的重量;同时,隔汽膜可加强建筑气密性、水密性,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有效阻隔湿气对室内的侵袭,能有效阻挡冷空气的侵入,与防水卷材组合使用,能保证水不向内外渗透,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防水密封性,保证模块化建筑的使用稳定性。

21、2.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通过设计不同的承托板,来保障模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2、3.墙体模块中的瓷砖和第二防水层可以减少水汽往墙体模块内外部渗透,提高墙体防水性能,适用于外墙构造;纤维板和防火板在保障墙体模块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增强了墙体模块的防火性;空腔层的设置增强了墙体的消声效果,模块波纹板则起到减少水汽对墙体模块侵蚀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模块(1),所述地板模块(1)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模块底横梁(10)、模块底次梁(11)、承托板(12)、第一防水层(14)以及防滑层(15),所述模块底横梁(10)和所述模块底次梁(11)纵横交错设置,所述模块底横梁(10)和所述模块底次梁(11)的顶面均与承托板(12)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14)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隔汽膜(141)和防水卷材(142),所述隔汽膜(141)的下表面与承托板(1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防水卷材(142)的上表面与防滑层(15)的下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2)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减震垫(121)和水泥纤维板(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纤维板(122)与第一防水层(14)之间设置有第一找平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4)与防滑层(15)之间设置有自流平找平层(16),所述防滑层(15)为防滑地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2)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模块底钢板(123)和钢筋混凝土层(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层(124)与第一防水层(14)之间设置有第二找平层(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墙体模块(2),所述墙体模块(2)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瓷砖(21)、第二防水层(22)、纤维板(23)、防火板(24)、空腔层(26)以及模块波纹板(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板(24)与空腔层(26)之间设置有保温层(25)。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属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地板模块,所述地板模块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模块底横梁、模块底次梁、承托板、第一防水层以及防滑层,所述模块底横梁和所述模块底次梁纵横交错设置,所述模块底横梁和所述模块底次梁的顶面均与承托板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层包括从下往上设置的隔汽膜和防水卷材,所述隔汽膜的下表面与承托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防水卷材的上表面与防滑层的下表面连接。本申请能够在保障模块化建筑防水性的同时提高模块建筑的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魏芳旭,龚学良,许文清,刘红杏,张玮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集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