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料聚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3194发布日期:2023-07-18 19: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料聚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聚集器,具体为一种防漏料聚集器。


背景技术:

1、游泳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积累很多的污物,严重影响泳池的水质,水质的好坏就直接影响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泳池的水直接排放,即浪费水资源,又会污染环境,因此对泳池的水进行过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泳池过滤一般采用简单的过滤器,但是泳池中含有大量的毛发、纤维等其他的污物,这些会直接进入过滤器,进而再次影响水的质量;市场上也有销售毛发聚集器,但是该毛发聚集器耐腐蚀较差,其次由于没有观察孔等,对聚集器内部毛发、污物的情况只能通过打开才得知,非常不方便。

2、基于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32643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种新型毛发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发聚集器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本体的上部还设置有观察窗,所述毛发聚集器的上述还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毛发聚集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毛发聚集器的上部还设置有压力显示装置,所述毛发聚集器的底部设置有支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毛发聚集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通过透明观察窗观察内部污物的收集情况以及过滤装置的过滤情况,定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防止堵塞。

3、但是现有技术在进行使用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过滤网对毛发杂质等进行过滤,但是这种过滤方式只能对池水进行单次过滤,若过滤网孔径较大,则无法起到较好的过滤效果,若过滤网孔径较小,则需要对装置经常进行拆卸清理,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漏料聚集器,具备可以对池水进行多次分层过滤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料聚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块,所述连接套块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组件,所述壳体内部相对于所述进水管的位置设置有防冲击板,所述防冲击板上设置有缓冲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多层过滤组件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固定套接于所述连接套块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三个过滤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三个所述过滤板均与所述立柱的外侧面相连接,三个所述过滤板上均开设有第一过滤槽,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槽,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槽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过滤板的内侧。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三个所述过滤板上的第一过滤槽以所述立柱的轴心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孔径值不断减小,所述承接板位于所述出水管的顶端。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三个所述过滤板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一限位板和三个所述过滤板上相对于所述卡接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接长条板,所述卡接长条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卡接槽的内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顶盖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空腔杆和内置杆,所述内置杆活动套接于所述空腔杆的内部,所述内置杆的一端与所述防冲击板相连接,所述空腔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过滤板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内置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内置杆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弹簧,所述防水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空腔杆的内部顶端相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空腔杆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导向块移动轨迹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

9、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防漏料聚集器,通过设置多层过滤组件,可以在使用时,通过三个所述过滤板上的第一过滤槽以所述立柱的轴心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孔径值不断减小,以此可以对池水中的杂质进行多次分层过滤,过滤效果较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漏料聚集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排气阀(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块(7),所述连接套块(7)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组件,所述壳体(1)内部相对于所述进水管(4)的位置设置有防冲击板(19),所述防冲击板(19)上设置有缓冲组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过滤组件包括承接板(8),所述承接板(8)固定套接于所述连接套块(7)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承接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9)和三个过滤板(10),所述第一限位板(9)和三个所述过滤板(10)均与所述立柱(6)的外侧面相连接,三个所述过滤板(10)上均开设有第一过滤槽(11),所述第一过滤槽(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2),所述承接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过滤槽(13),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槽(1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14),多个所述第二过滤槽(13)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9)和所述过滤板(10)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过滤板(10)上的第一过滤槽(11)以所述立柱(6)的轴心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孔径值不断减小,所述承接板(8)位于所述出水管(5)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板(9)和三个所述过滤板(10)的位置开设有卡接槽(15),所述第一限位板(9)和三个所述过滤板(10)上相对于所述卡接槽(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卡接长条板(16),所述卡接长条板(16)活动套接于所述卡接槽(1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底端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7),所述顶盖(2)内部顶端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8),所述立柱(6)的两端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7)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8)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0)包括空腔杆(201)和内置杆(202),所述内置杆(202)活动套接于所述空腔杆(201)的内部,所述内置杆(202)的一端与所述防冲击板(19)相连接,所述空腔杆(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9)和所述过滤板(10)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内置杆(2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203),所述内置杆(20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弹簧(204),所述防水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03)和所述空腔杆(201)的内部顶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料聚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0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05),所述空腔杆(201)内侧壁相对于所述导向块(205)移动轨迹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20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聚集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漏料聚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连接套块,所述连接套块上设置有多层过滤组件,所述壳体内部相对于所述进水管的位置设置有防冲击板,所述防冲击板上设置有缓冲组件。该防漏料聚集器,通过设置多层过滤组件,可以在使用时,通过三个所述过滤板上的第一过滤槽以所述立柱的轴心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孔径值不断减小,以此可以对池水中的杂质进行多次分层过滤,过滤效果较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肖方爱,黄源光,蔡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三明市盛达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