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5326发布日期:2024-02-02 21: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管紧固体系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


背景技术:

1、在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支设一般采用对拉螺栓将模板主楞进行对拉紧固,模板主楞作用在背楞上,对模板进行固定,实际施工过程中,模板主楞一般采用双钢管或者方钢。

2、在采用双钢管时,固定较为困难,往往需要使用山型卡,现有的山型卡底筋和顶筋的正面呈弧形,背部也呈弧形,双管分别与底筋和顶筋的弧形处抵接,背部通过背楞抵紧,通过对拉螺栓将背楞、双管和模板紧固为一个整体形成双管紧固体系。

3、由于山型卡与双管紧固时是线接触,背部与背楞弧面接触,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甚至失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易导致爆模现象的发生,降低现浇结构的观感质量,严重时甚至产生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以解决现有山型卡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甚至失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施工进度而且易导致爆模现象的发生,降低现浇结构的观感质量,严重时甚至产生质量事故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型卡,用于双管紧固体系,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面、并列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本体还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定位孔;

3、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相接;

4、所述第一平面用于与所述双管紧固体系中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分别用于与所述双管紧固体系中的并列双管对应配合抵接,所述第二平面用于与所述双管紧固体系中的背楞配合抵接。

5、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筋件和第二板筋件;

6、所述第一板筋件设置有第一平面部、并列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且所述第一平面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之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开口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二板筋件的一侧;

7、所述第二板筋件呈u型,且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部;

8、所述第一平面部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形部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弧形部背离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平面部背离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平面。

9、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部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弧形部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

10、所述第一侧部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部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翻边。

11、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弧形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部。

12、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垫块,且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通过所述垫块连接。

13、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块为四棱台,且所述四棱台的台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四棱台的台底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部。

14、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挂件,所述挂件用于将所述本体挂在所述双管紧固体系中的背楞上。

15、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挂件为杆体,沿所述第一平面至所述第二平面的方向,所述杆体一端的侧壁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侧壁,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平面。

16、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为金属材质。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管紧固体系,包括所述的山型卡。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型卡,用于双管紧固体系,包括:本体,本体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面、并列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平面,本体还设有贯通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定位孔;第一平面位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接;第一平面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模板相对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分别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的并列双管对应配合抵接,第二平面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的背楞配合抵接。

20、在使用时,通过对拉螺栓穿过定位孔将本体固定在双管紧固体系中,第一弧面与一根管配合紧固,第二弧面与另一根管配合紧固,由于弧面与管的接触面积大,分散受力效果好,即使超过额定压力也能保证本体不变形,第一平面与模板相对,第一平面能够抵住模板防止爆模,背楞抵压在第二平面上,与第二平面接触面积大,分散受力效果好,保证双管紧固体系的受力一体化,提高双管紧固体系整体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管紧固体系,包括上述山型卡,由此,其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山型卡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22、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山型卡,用于双管紧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面(2)、并列的第一弧面(3)和第二弧面(4),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平面(5),所述本体(1)还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平面(2)和所述第二平面(5)的定位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筋件(7)和第二板筋件(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10)远离所述第二弧形部(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翻边(15),所述第二弧形部(11)远离所述第一弧形部(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10)和所述第二弧形部(11)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部(9)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4)之间的垫块(17),且所述第一平面部(9)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4)通过所述垫块(1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7)为四棱台,且所述四棱台的台顶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9),所述四棱台的台底连接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为杆体(18),沿所述第一平面(2)至所述第二平面(5)的方向,所述杆体(18)一端的侧壁连接于所述本体(1)的侧壁,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平面(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金属材质。

9.一种双管紧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山型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双管紧固体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山型卡及双管紧固体系。本技术提供的山型卡包括:本体,本体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平面、并列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平面,本体还设有贯通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定位孔;第一平面位于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接;第一平面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模板相对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分别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的并列双管对应配合抵接,第二平面用于与双管紧固体系中的背楞配合抵接。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与管的接触面积大,超过额定压力也能保证本体不变形,背楞与第二平面接触面积大,分散受力效果好,提高双管紧固体系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东波,杜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邯郸市永年区千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