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7035发布日期:2023-07-28 10:3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


背景技术:

1、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门式脚手架是建筑用脚手架中,应用最广的脚手架之一,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这种脚手架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多种型式脚手架。

2、目前较为传统的脚手架在拼装完成后一般工作人员还需要借助登高设备站上脚手架,为了考虑攀爬更加方便,在后续过程中部分厂家对脚手架进行改进,增加爬梯结构,一般设置的脚手架的两端与主框一体设置,结构也比较简单,通过在主框的两端焊接类似台阶的横杆用于攀爬,但是该爬梯结构与底面垂直,因此在攀爬的过程中比较费力,同时也比较危险,尤其在从高处下脚手架时由于不能看到横杆的位置,更加危险。

3、为了解决这种垂直与地面的爬梯结构,部分厂家在脚手板下方通过主框安装倾斜结构的爬梯,通过将脚手板的面积缩小一半,将爬梯从脚手板的位置向下倾斜安装,解决了爬梯垂直的问题,但是该脚手架由于脚手板的面积小,同时工作人员登上脚手板后,由于安装爬梯的一端为中空的,因此也会出现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踩空的情况。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通过在脚手板一组直角处设置转动的可开启部,并将爬梯设置与脚手板的可开启部下方,工作人登上脚手板后可以将可开启部关闭,避免出现踩空的情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包括主立杆、长横杆和短横杆,主立杆的底部呈矩形框架结构式固定安装两组长横杆和短横杆,主立杆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短横杆,所述主立杆位于顶部的两组短横杆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安装框,安装框中间处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加强杆,安装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板,脚手板一端直角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可开启部,可开启部的一端与加强杆的顶部搭接设置,脚手板的下方设置有爬梯。

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开启部由脚手板一组相邻的直角边垂直切割形成,可开启部底部设置有拉手结构,脚手板的整体呈“l”形结构设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框和爬梯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挂接钩,安装框两端的挂接钩与顶部的短横杆互相挂接,爬梯两端的挂接钩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短横杆挂接设置,爬梯从可开启部的底部向一端斜下方设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横杆和短横杆两端固定安装固定卡套,固定卡套一端套设在主立杆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立杆上位于爬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拉杆,斜拉杆的两端通过固定卡套与主立杆固定连接,斜拉杆与爬梯保持同向倾斜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立杆的底部安装可调底座,可调底座包括旋转套筒和底板,旋转套筒与底板连接杆处呈螺纹连接,旋转套筒的顶部与主立杆的底部转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套筒的两端固定设置拨杆结构,主立杆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卡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脚手板和可开启部,该脚手架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爬梯攀爬,并将可开启部向上顶起展开,工作人员登上脚手板后再将可开启部关闭,可开启部一端与安装框上的加强杆搭接形成支撑,此时不影响脚手板整体使用面积,也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出现踩空的情况。

12、2、通过设置的斜拉杆,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攀登爬梯,斜拉杆与爬梯同向的倾斜设置,因此工作人员在攀登爬梯时,斜拉杆可以起到扶手的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脚手板使用时的安全,还可以脚手板上方位置的主立杆上继续加装长横杆和短横杆。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包括主立杆(1)、长横杆(104)和短横杆(110),主立杆(1)的底部呈矩形框架结构式固定安装两组长横杆(104)和短横杆(110),主立杆(1)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短横杆(1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杆(1)位于顶部的两组短横杆(110)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安装框(112),安装框(112)中间处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加强杆(113),安装框(1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板(108),脚手板(108)一端直角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可开启部(107),可开启部(107)的一端与加强杆(113)的顶部搭接设置,脚手板(108)的下方设置有爬梯(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启部(107)由脚手板(108)一组相邻的直角边垂直切割形成,可开启部(107)底部设置有拉手结构,脚手板(108)的整体呈“l”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12)和爬梯(106)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挂接钩(114),安装框(112)两端的挂接钩(114)与顶部的短横杆(110)互相挂接,爬梯(106)两端的挂接钩(114)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短横杆(110)挂接设置,爬梯(106)从可开启部(107)的底部向一端斜下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杆(104)和短横杆(110)两端固定安装固定卡套(101),固定卡套(101)一端套设在主立杆(1)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杆(1)上位于爬梯(10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拉杆(105),斜拉杆(105)的两端通过固定卡套(101)与主立杆(1)固定连接,斜拉杆(105)与爬梯(106)保持同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杆(1)的底部安装可调底座(102),可调底座(102)包括旋转套筒(111)和底板(103),旋转套筒(111)与底板(103)连接杆处呈螺纹连接,旋转套筒(111)的顶部与主立杆(1)的底部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111)的两端固定设置拨杆结构,主立杆(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卡套(10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架,包括主立杆、长横杆和短横杆,主立杆的底部呈矩形框架结构固定安装两组长横杆和短横杆,主立杆的顶部两端固定安装有两组短横杆,主立杆位于顶部的两组短横杆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安装框,安装框中间处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加强杆,安装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脚手板,脚手板一端直角处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可开启部,可开启部的一端与加强杆的顶部搭接设置,脚手板的下方设置有爬梯,该脚手架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爬梯攀爬,并将可开启部向上顶起展开,工作人员登上脚手板后再将可开启部关闭,可开启部一端与安装框上的加强杆搭接形成支撑,此时不影响脚手板整体使用面积,也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出现踩空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渠亚卿,李青海,吴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市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3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