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9310发布日期:2023-06-15 14:3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桁架结构,具体是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建筑视野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双曲面外观造型。桁架结构作为曲面造型适应度很高的一种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

2、连接节点设计是整个桁架结构体系设计的重难点,当桁架平面外连有大跨度钢梁和悬挑钢梁时,节点构造尤为复杂。工程中常用的上述桁架连接节点有普通板式节点、球形节点和相贯节点。随着桁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这几种节点也各自暴露出一些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如普通板式节点和球形节点中各杆件中心线线汇交于一点,导致节点区域尺寸较大,且会造成外露斜腹杆与竖腹杆有视野分离,不能满足建筑对于空间美观的要求;相贯节点中杆件之间直接焊接,可以满足美观的要求,但也存在斜腹杆仅与竖腹杆相连,造成竖腹杆承受附加弯矩,对竖腹杆受力不利;斜腹杆与竖腹杆相交处需切出相贯线,加工制作麻烦;斜腹杆与竖腹杆连接处锐角焊接区域焊缝质量不易保证。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美观、节点受力性能好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包括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转换底座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有两根,对称分设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两侧;所述竖向腹杆的上端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下部相连;所述转换底座固定于竖向腹杆的上端,转换底座的顶部分别与桁架平面外钢梁和上弦杆的底部相连,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与斜腹杆的上端相连;转换底座设于建筑吊顶内。

3、按上述方案,所述转换底座整体呈倒棱台式结构,由底板和多块侧板围合连接而成。

4、按上述方案,所述转换底座内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安装有加劲板。

5、按上述方案,所述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设有耳板,耳板内侧与竖向腹杆的外壁固定;所述斜腹杆的上端固定有u形连接头,耳板卡设在u形连接头的开口内,并通过销轴相连。

6、按上述方案,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的顶面和底面均与两侧的上弦杆平齐。

7、按上述方案,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倾斜布置且下沉,桁架平面外钢梁的底面低于两侧上弦杆的底面。

8、按上述方案,所述转换底座还设有与桁架平面外钢梁下沉段适配的卡槽。

9、按上述方案,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的前端设有外挑梁,所述外挑梁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相连,且二者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劲板。

10、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和外挑梁均为箱型结构,截面为矩形。

11、按上述方案,桁架平面外钢梁内设多个加劲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节点的传力路径直接,强度高,刚度较大,力学性能优良。本实用新型设计倒棱台式转换底座,通过转换底座将各方向的杆件连接于一体,并且转换底座内设有加劲板,可显著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加结构安全冗余度,避免桁架节点板出现应力集中,传力路径直接,保证了节点受力的合理性;同时可有效缩减由于构造要求造成的杆件截面尺寸偏大的问题,节省钢材用量。

14、2、节点空间造型美观。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底座可藏于建筑吊顶内,斜腹杆端部的连接件外露于建筑吊顶,节点外露区域更加美观简洁,具备观赏性和现代感。

15、3、节点加工制作简单,施工质量易保证。本实用新型采用转换底座这一中间连接件,避免了采用相贯节点时的切割工序;斜腹杆连接处下移,与转换底座之间角度加大,避免了锐角较小焊接区域焊缝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

16、4、节点适应性强。与现有普通板式桁架节点(仅适用于桁架弦杆腹杆同宽、同类型的截面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转换底座将桁架弦杆、腹杆等构件连接在一起,适用于不同截面类型、不同截面宽度的杆件之间的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转换底座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有两根,对称分设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两侧;所述竖向腹杆的上端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下部相连;所述转换底座固定于竖向腹杆的上端,转换底座的顶部分别与桁架平面外钢梁和上弦杆的底部相连,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与斜腹杆的上端相连;转换底座设于建筑吊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底座整体呈倒棱台式结构,由底板和多块侧板围合连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底座内沿横向和纵向分别安装有加劲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设有耳板,耳板内侧与竖向腹杆的外壁固定;所述斜腹杆的上端固定有u形连接头,耳板卡设在u形连接头的开口内,并通过销轴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的顶面和底面均与两侧的上弦杆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倾斜布置且下沉,桁架平面外钢梁的底面低于两侧上弦杆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底座还设有与桁架平面外钢梁下沉段适配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平面外钢梁的前端设有外挑梁,所述外挑梁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相连,且二者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劲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和外挑梁均为箱型结构,截面为矩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桁架平面外钢梁内设多个加劲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斜腹杆偏心式钢桁架节点,包括上弦杆、桁架平面外钢梁、竖向腹杆、转换底座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有两根,对称分设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两侧;所述竖向腹杆的上端与桁架平面外钢梁的下部相连;所述转换底座固定于竖向腹杆的上端,转换底座的顶部分别与桁架平面外钢梁和上弦杆的底部相连,转换底座的下部一侧与斜腹杆的上端相连;转换底座设于建筑吊顶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换底座将各方向的杆件连接于一体,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加结构安全冗余度,避免桁架节点板出现应力集中,传力路径直接,保证了节点受力的合理性;节点空间造型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熊森,罗俊,冯孝宾,张卫,鲁伟,吴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