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4909发布日期:2023-09-09 12:1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


背景技术:

1、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体化)是一种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打造绿色建筑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方式之一。在庞大的装机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共同作用下,bipv市场空间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行业蓝海仍有待挖掘。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应用场景广泛,能够被运用到光伏瓦屋面、光伏幕墙、采光顶、外窗遮阳、雨篷等一系列场景,采用建材型光伏组件。

2、在现有技术中,当bipv作为屋顶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之间往往通过密封胶相互粘接,导致了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或密封胶容易老化渗水,甚至造成屋顶漏水。因此,如何保证将光伏组件可靠地连接在屋顶上,并避免屋顶漏水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bipv作为屋顶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或密封胶容易老化渗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将光伏组件可靠地连接在屋顶上,并避免屋顶漏水的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包括:排水槽,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底部密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光伏组件,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排水槽之间,定义相邻的两个排水槽分别为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光伏组件第一边缘与第一排水槽的第一侧壁之间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边缘与第二排水槽的第二侧壁密封连接;连接结构,其与排水槽一一对应设置,适于将排水槽的槽底与屋顶固定连接。

3、进一步地,光伏组件包括:

4、光伏面板;

5、边框,其环绕光伏面板设置,边框的上端形成有沿远离光伏面板的方向延伸的挡水檐,排水槽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限位于挡水檐下方。

6、进一步地,挡水檐远离光伏面板的一端向下延伸并适于与排水槽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相抵。

7、进一步地,光伏组件的边框与排水槽粘接或焊接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结构,空腔结构之间形成有支撑筋;和/或,

9、的第二侧壁上形成有沿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结构,空腔结构之间形成有支撑筋。

10、进一步地,排水槽的沿垂直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为ω形,排水槽的弧形侧朝下设置。

11、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形成有容纳凹槽,排水槽的底部限位于容纳凹槽。

12、进一步地,排水槽的底部与容纳凹槽焊接连接。

13、进一步地,主体和屋顶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将主体与屋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1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涉及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包括:

15、屋面檩条;

16、多个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屋面光伏结构,屋面光伏结构的连接结构与屋面檩条固定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屋面光伏结构主要包括多个排水槽、光伏组件和连接结构,其中,光伏组件的边缘与排水槽的侧壁密封连接,这使得当下雨时,光伏组件上的雨水能够被导流到与光伏组件相连的排水槽中,由此避免了雨水在光伏组件上停留,导致光伏组件的缝隙处渗水或密封胶老化渗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结构中,排水槽既能够与用于与光伏组件相连,又能够起到导流和排水的作用,功能多样,也减少了屋面光伏结构的零件数量,能够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安装难度,并有助于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制造成本,乃至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的工程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屋面光伏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bipv作为屋顶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或密封胶容易老化渗水的缺陷,其既能够将光伏组件可靠地连接在屋顶上,又能够避免屋顶漏水,且减少了屋面光伏结构的零件数量,能够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安装难度,并有助于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制造成本,乃至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的工程成本。

1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包括或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屋面光伏结构,因此具有了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屋面光伏结构的有益效果,即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bipv作为屋顶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或密封胶容易老化渗水的缺陷,其既能够将光伏组件可靠地连接在屋顶上,又能够避免屋顶漏水,且减少了屋面光伏结构的零件数量,能够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安装难度,并有助于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制造成本,乃至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的工程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檐(123)远离所述光伏面板(121)的一端向下延伸并适于与所述排水槽(11)的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的内表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2)的边框(122)与所述排水槽(11)粘接或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1)上形成有沿所述排水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结构(114),所述空腔结构(114)之间形成有支撑筋(115);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1)的沿垂直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为ω形,所述排水槽(11)的弧形侧朝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3)包括主体(131),所述主体(131)的上端形成有容纳凹槽(132),所述排水槽(11)的底部限位于所述容纳凹槽(1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1)的底部与所述容纳凹槽(132)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光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31)和屋顶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并将所述主体(131)与所述屋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33)和第二连接孔。

10.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其中,屋面光伏结构包括:排水槽,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且底部密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通道;光伏组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排水槽之间,定义相邻的两个排水槽分别为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光伏组件第一边缘与第一排水槽的第一侧壁之间和光伏组件的第二边缘与第二排水槽的第二侧壁密封连接;连接结构,其于将排水槽的槽底与屋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屋面光伏结构既能够将光伏组件可靠地连接在屋顶上,又能够避免屋顶漏水,且减少了屋面光伏结构的零件数量,能够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安装难度,并有助于降低屋面光伏结构的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丽,侯亚委,石鑫,刘学武,张华松,李博,张丹,马凯彬,史丙成,陈有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