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8937发布日期:2023-07-18 18:1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1、目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中竖向钢筋在水平接缝处的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套筒灌浆连接,其破坏机理与现浇构件破坏方式相同,但该类连接需要对接不同构件的钢筋,对于预制构件精度要求极高,连接质量易受工人水平和现场施工条件的影响,灌浆的饱满程度难以检验,易受杂物、积水、空泡等影响,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该结构能简化预制装剪力墙中竖向钢筋在水平接缝处的常见的连接方式,省去传统的灌浆套筒,并且具有节约钢筋、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的特点,更容易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4、预制剪力墙,若干块预制剪力墙布设在同一个竖直面上,且相邻两块预制剪力墙之间预留一定间距的楼层板间隙;在较上层预制剪力板的底部和较下层预制剪力板的顶部分别设有竖直布设的第一外伸钢筋;

5、叠合楼板,两块叠合楼板水平间隔布设在较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顶面上,两块叠合楼板相邻侧面构成下部拼接缝,第一外伸钢筋穿过下部拼接缝之间的区域;在两块叠合楼板的相邻侧面分别设有水平布设的第二外伸钢筋;

6、现浇层,在两块叠合楼板的上表面设置现浇层,叠合楼板和现浇层的整体厚度与楼层板间隙高度一致;两侧现浇层相邻处构成上部拼接缝,在两侧现浇层的相邻侧面分别设有水平布设的第三外伸钢筋;

7、第一、第二和第三外伸钢筋均位于由上部拼接缝和下部拼接缝构成的拼接缝内,在拼接缝内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

8、按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第一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位于较上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和位于较下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交错布设;每组第一外伸钢筋包括至少2根第一外伸钢筋,且第一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厚度方向间隔布设;

9、第二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外伸钢筋垂直预制剪力板布设;

10、第三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三外伸钢筋垂直预制剪力板布设。

11、按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较上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和位于较下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交错布设,且二者之间的最小水平净间距应不小于2倍的第一外伸钢筋直径。

12、按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第二和第三外伸钢筋的外伸长度均分别不小于各自直径的10倍。

13、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外伸钢筋的端头均分别设有弯钩;或者相邻两根第一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相邻两根第二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和相邻两根第三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

14、按上述技术方案,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抗压强度大于等于120mpa、抗拉强度大于5mpa、扩展度在730mm~770mm区间内、流动性较好、且自密实的混凝土。

15、按上述技术方案,现浇层位于上部拼接缝的侧面设置为自然粗糙状态。

16、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叠合楼板和预制剪力墙顶面之间的缝隙处填入有支垫,支垫采用橡胶垫片或水泥砂浆坐浆。

17、按上述技术方案,现浇层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18、按上述技术方案,将两块叠合楼板水平间隔布设在较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顶面上,替换为两块叠合楼板通过脚手架水平间隔支撑在较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顶面两侧。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在预制剪力板、叠合楼板以及现浇层位于拼接缝端面上设置外伸钢筋,并拼接缝内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对各个外伸钢筋的握裹力极高,可以有效减少了各个外伸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从而简化预制剪力墙中竖向钢筋在拼接缝处的连接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灌浆套筒连接,一方面,对预制构件的精度和现场施工精度要求低,更便于施工操作,而且施工质量更容易保障,连接结构可靠性更高;另一方面,简化后的连接省去了灌浆套筒,节省了钢材。另外,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发展快,自流平自密实,节省了施工时间。基于以上措施,本实用新型具有节约钢筋、结构构造简单、施工便捷的特点,更容易保证施工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若干组第一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长度方向间隔布设,且位于较上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和位于较下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交错布设;每组第一外伸钢筋包括至少2根第一外伸钢筋,且第一外伸钢筋沿预制剪力板厚度方向间隔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位于较上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和位于较下层预制剪力板的第一外伸钢筋交错布设,且二者之间的最小水平净间距应不小于2倍的第一外伸钢筋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外伸钢筋的外伸长度均分别不小于各自直径的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外伸钢筋的端头均分别设有弯钩;或者相邻两根第一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相邻两根第二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和相邻两根第三外伸钢筋的端头相连构成闭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超高性能混凝土采用抗压强度大于等于120mpa、抗拉强度大于5mpa、扩展度在730mm~770mm区间内、流动性好、且自密实的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现浇层位于上部拼接缝的侧面设置为自然粗糙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叠合楼板和预制剪力墙顶面之间的缝隙处填入有支垫,支垫采用橡胶垫片或水泥砂浆坐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现浇层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两块叠合楼板水平间隔布设在较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顶面上,替换为两块叠合楼板通过脚手架水平间隔支撑在较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顶面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的连接构造。在预制剪力板、叠合楼板以及现浇层位于拼接缝端面上设置外伸钢筋,并拼接缝内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对各个外伸钢筋的握裹力极高,有效减少了各个外伸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从而可以简化预制剪力墙中竖向钢筋在拼接缝处的连接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灌浆套筒连接,一方面,对预制构件的精度和现场施工精度要求低,更便于施工操作,而且施工质量更容易保障,连接结构可靠性更高;另一方面,简化后的连接省去了灌浆套筒,节省了钢材。另外,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发展快,自流平自密实,节省了施工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琳,刘明,纪京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