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3354发布日期:2023-08-18 17: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墙体。


背景技术:

1、大模内置保温形式属于保温结构一体化,通过在钢筋骨架间放置保温板,然后支设模板并在保温板两侧同时浇筑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形成兼结构受力与外墙节能于一体的复合墙体,具有与主体连接好施工简单等特点,逐渐被推广采用。

2、大模内置保温形式在墙体受力钢筋的外侧将保温模块经积木式相互错缝插接拼装成保温板时,需要使用拉结件固定保温板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将钢丝焊接网固定在拉结件的外端,实现各结构件的定位固定。现有的拉结件与保温板的固定方式是通过在插入保温板内的拉杆上设置倒刺实现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021117042.0中公开了一种低内应力型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拉结件,其说明书中公开了在施工过程“使拉结件垫片的倒刺栓刺入保温层,防止其错位”,该连接方式使得钢丝网片与保温板的连接不稳定,拉杆在插入保温板时倒刺会破坏保温板,施工效率低,且钢丝网片与拉结组件的固定繁琐且不牢固,其说明书中记载的“需要注意,拉结件杆体的倒刺与保持在两粗顶柱的同一个水平线上”安装注意事项多,且钢筋网片与保温层的定位仍然是通过倒刺结构连接实现固定,造成钢丝网片和保温板容易出现移位,进而造成外墙面浇筑不实而出现漏网的现象,容易导致墙体保温层出现空鼓、开裂、脱落、保温效果差等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牢靠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保温性能好的墙体。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4、隔热套管,由塑料制得,于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装配后,所述隔热套管的第一端靠近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外侧,所述隔热套管的第二端靠近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内侧;

5、定位组件,由塑料制得,包括内定位盘和外定位盘,分别套于隔热套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能够在装配后相对隔热套管轴向锁定;

6、拉结板,位于外定位盘的外侧,并通过多个连接臂与外定位盘固定;

7、其中,所述拉结板上具有与隔热套管同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的边缘向外轴向延伸有锁帽,所述锁帽的外端具有轴向的豁口,所述锁帽上还具有与豁口底部连通的环向的卡口;

8、所述拉结板的外表面上具有一排径向布置的卡齿,相邻的两卡齿之间形成与钢丝网片上纵向钢丝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两侧壁上具有倒齿片,所述倒齿片与对应的卡齿间呈锐角布置;

9、所述拉结板的外表面上具有轴向延伸的支板,所述支板位于锁帽的下方,所述锁帽的底部与支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与钢丝网片上横向钢丝卡接的第二卡槽;

10、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还包括:

11、拉结杆,于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杆部,装配时,所述拉结杆的第二端由锁帽进入并由隔热套管伸出,所述定位杆部旋转后卡入卡口内,并压在钢丝网片的外侧。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板上还固定有垫块,所述垫块位于支板与拉结板形成的拐角处。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卡口的侧壁上具有防止定位杆部脱出的楔形倒齿。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隔热套管的第一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圈凸沿,所述凸沿能够穿过锁帽并被外定位盘向内限位。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隔热套管的第二端的外壁上具多道环向的倒刺,所述内定位盘的穿孔内壁上具有与倒刺匹配的多块翅片,所述倒刺能够使内定位盘在装配时能够使内定位盘由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内侧向外侧单向移动。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定位盘和外定位盘上均开设有灌浆孔。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锁帽外端的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有外隔热帽。

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拉结杆的第二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内隔热帽。

19、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防护层、保温层和结构层,所述防护层和结构层均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于防护层内置有钢丝网片,于结构层内置有钢筋结构,其中,所述钢丝网片由横纵钢丝焊接、形成有矩形的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保温层和结构层采用如上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固定;

20、所述拉结板位于钢丝网片的内侧,钢丝网片上的十字交叉的钢筋分别卡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

21、所述隔热套管的第二端伸入结构层内;

22、所述内定位盘和外定位盘均穿过隔热套管,并分别贴合于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将保温层锁定于内定位盘与外定位盘之间;

23、装配时,所述拉结杆的第二端由锁帽进入并由隔热套管伸出后与结构层内的钢筋结构固定,所述定位杆部旋转后卡入卡口内,并压在钢丝网片的外侧。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25、该拉结组件通过设置交叉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钢丝网片的横纵钢丝卡接,实现对钢丝网片的上下及左右定位,再通过定位杆部及拉结板实现对钢丝网片的内外定位,使钢丝网片相对拉结组件的位置固定;定位组件中内定位盘内移及外定位盘外移均被限制,保证了在装配后,定位组件将保温层夹持住,使得保温层相对拉结组件的位置固定。从而将钢丝网片和保温板稳定连接到一起,施工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拼接的保温层不会发生错位。

26、在拉结板上设置的一排卡齿,一方面可以与不同位置或多根纵向钢丝卡接固定,另一方面配合倒齿片形成折线形结构,可在浇注混凝土后增强拉结板与防护层的连接强度;并且,拉结板与外定位盘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臂连接,形成镂空结构,对应的拉结杆部分形成半包裹,可在浇注混凝土后增强拉结杆与防护层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拉结组件与墙体在浇注后连接的稳定性。

27、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利用上述的拉结组件固定,各层间相对位置稳定,提高了墙体各层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层状结构间发生开裂等问题,保温性能好。



技术特征:

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板(30)上还固定有垫块(34),所述垫块(34)位于支板(33)与拉结板(30)形成的拐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侧壁上具有防止定位杆部(41)脱出的楔形倒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管(10)的第一端具有径向凸出的一圈凸沿(12),所述凸沿(12)能够穿过锁帽(31)并被外定位盘(21)向内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管(10)的第二端的外壁上具多道环向的倒刺(11),所述内定位盘(22)的穿孔内壁上具有与倒刺(11)匹配的多块翅片(221),所述倒刺(11)在装配时能够使内定位盘(22)由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内侧向外侧单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盘(22)和外定位盘(21)上均开设有灌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帽(31)外端的开口处可拆卸的固定有外隔热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杆(40)的第二端可拆卸的固定有内隔热帽(42)。

9.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防护层(1)、保温层(2)和结构层(3),所述防护层(1)和结构层(3)均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于防护层(1)内置有钢丝网片(4),于结构层(3)内置有钢筋结构,其中,所述钢丝网片(4)由横纵钢丝焊接、形成有矩形的网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1)、保温层(2)和结构层(3)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用拉结组件及墙体,拉结组件包括隔热套管、定位组件、拉结板和拉结杆,将墙体中的防护层、保温层和结构层连接固定。该拉结组件通过设置交叉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钢丝网片的横纵钢丝卡接,实现对钢丝网片的上下及左右定位,再通过定位杆部及拉结板实现对钢丝网片的内外定位,使钢丝网片相对拉结组件的位置固定;定位组件中内定位盘内移及外定位盘外移均被限制,保证了在装配后,定位组件将保温层夹持住,使得保温层相对拉结组件的位置固定。从而将钢丝网片和保温板稳定连接到一起,施工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拼接的保温层不会发生错位。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杰,刘学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久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