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6440发布日期:2023-08-24 17:4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桥梁等设计,尤其是涉及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


背景技术:

1、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得蓬勃发展,人口密集,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很多城市的追捧,但是地铁引起的振动问题一直是周边建筑的一大困扰。为了减轻地铁振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必须采取一定的隔振措施,采用钢弹簧隔振支座是最为常见的建筑隔振方法。钢弹簧隔振系统的频率较低,隔振效果好。并且其承载力高、使用寿命长;耐受油、水和溶剂等的侵蚀,不受温度影响变化。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给人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建筑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对于采用隔振装置的建筑而言,隔振装置在减少地铁振动的同时也要能够抵抗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

2、隔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极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倾覆力矩,较大的倾覆力矩再加之钢弹簧竖向刚度较小的特点,结构一侧的弹簧支座压缩量会增大,而另外一侧弹簧压缩量就会减小,这样整个隔振层就出现了摇摆的情况。在结构自重情况下,弹簧会产生一定的压缩量,当摇摆角度过大的情况下,弹簧也可能会产生受拉的情况。

3、摇摆的发生可能会超出支座的承载力而导致支座的失稳,对于隔振结构而言可能会导致结构局部受力过大而破坏。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对现有钢弹簧支座进行改进,防止支座在地震作用下摇摆的发生。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弹簧、圆筒、拉杆和推力关节轴承;所述圆筒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推力关节轴承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位于圆筒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下端与推力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底板连接。

4、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上翼缘呈t型,所述拉杆的下端为球头结构。

5、优选的,所述圆筒的下端面设置有通孔。

6、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套装于圆筒、拉杆和推力关节轴承的外围。

7、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上盖板之间预留有距离。

8、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圆筒内向翼缘之间预留有距离。

9、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圆筒内壁之间预留有距离。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隔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问题,为弹簧隔振装置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弹簧、圆筒、拉杆和推力关节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上翼缘呈t型,所述拉杆的下端为球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下端面设置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套装于圆筒、拉杆和推力关节轴承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上盖板之间预留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圆筒内向翼缘之间预留有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与圆筒内壁之间预留有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桥梁等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振装置防地震下摇摆构造,包括:上盖板、下底板、弹簧、圆筒、拉杆和推力关节轴承;所述圆筒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推力关节轴承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拉杆的上翼缘位于圆筒的内部,所述拉杆的下端与推力关节轴承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本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隔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摆问题,为弹簧隔振装置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卜龙瑰,孔凡昌,黄淇华,黄小龙,王晓杰,张林,粟志勐,张宇,周颖,马岳山,胡小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