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2933发布日期:2023-12-21 08:4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基抗震结构,特别是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1、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地表建筑将遭到破坏,特别是高层建筑。

2、现今技术中对于防震多为加大地基的底面积来提高建筑的荷载,起到防震作用,地基结构,包括基础梁和基座,基础梁固定连接在基座上表面。通过增加基座的表面积来加固与土地的连接,从而提高承载和防震效果,但这种方式受到地震的冲击力仍没有减小,地基自身并没有设置可靠的结构来消减地震的能量,抗震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包括地基座、地基柱,所述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桩,所述地基座底缘直径大于其顶面直径,所述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摩擦桩,所述地基座的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4、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振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振座,所述第一隔振座的顶部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地基顶;

5、所述地基座的内部的边缘处为中空结构,所述地基座的内部盛装有钢珠。

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地基座与地基桩为一体结构,所述摩擦桩在地基座的底部线性阵列。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地基用于房屋建设领域,为房屋的地基基础。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地基主体由地基座、地基桩、地基顶和若干个摩擦桩组成。

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板与地基座的顶面铆接,所述第一隔振座的材质为橡胶。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通过摩擦桩、固定板、第一隔振座、第二隔振座和钢珠的配合设置。线性阵列的摩擦桩结构大大增加了地基与周围土层的接触面积,使得地基结构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更大,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的配合,可形成隔震层,当地震来临时,震动能量传递给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利用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和固定板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点,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地震带来的震动能量向上部的传输,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附属物的安全,从而本地基结构为抗震地基。

11、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振座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二隔振座围绕着第一隔振座圆周阵列。

12、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隔振座的直径小于第一隔振座的直径。

13、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钢珠在地基座的内部分层设置。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基座内部的边缘处为中空结构,并且设置为多层,用以放置钢珠,当地基受地震影响时,钢珠会横向移动或上下抖动,以钢珠的动作来消减地震的能量,减小地基本身所受到的地震能量,从而本地基的抗震效果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6、1、该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通过摩擦桩、固定板、第一隔振座、第二隔振座和钢珠的配合设置。线性阵列的摩擦桩结构大大增加了地基与周围土层的接触面积,使得地基结构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更大,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的配合,可形成隔震层,当地震来临时,震动能量传递给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利用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和固定板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点,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地震带来的震动能量向上部的传输,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附属物的安全,从而本地基结构为抗震地基。

17、2、该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地基座内部的边缘处为中空结构,并且设置为多层,用以放置钢珠,当地基受地震影响时,钢珠会横向移动或上下抖动,以钢珠的动作来消减地震的能量,减小地基本身所受到的地震能量,从而本地基的抗震效果好。

18、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包括地基座(1)、地基桩(2),所述地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座(1)底缘直径大于其顶面直径,所述地基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摩擦桩(3),所述地基座(1)的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座(1)与地基桩(2)为一体结构,所述摩擦桩(3)在地基座(1)的底部线性阵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与地基座(1)的顶面铆接,所述第一隔振座(5)的材质为橡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座(6)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二隔振座(6)围绕着第一隔振座(5)圆周阵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振座(6)的直径小于第一隔振座(5)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8)在地基座(1)的内部分层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房屋建设地基抗震结构,包括地基座、地基桩,所述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地基桩,所述地基座底缘直径大于其顶面直径,所述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摩擦桩。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线性阵列的摩擦桩结构大大增加了地基与周围土层的接触面积,使得地基结构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更大,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的配合,可形成隔震层,当地震来临时,震动能量传递给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利用第一隔振座和第二隔振座和固定板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点,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地震带来的震动能量向上部的传输,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及上部结构附属物的安全,从而本地基结构为抗震地基。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来,黄武辉,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远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