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5713发布日期:2023-09-04 11:4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尤其涉及一种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1、房屋加固这项技术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释,一是因为房屋破损而进行的维护性的加固;二则是为了使房屋具有一定的抗破坏力,比如抗地震能力而进行的加固,而粘钢加固技术则属于房屋加固技术的一种,其运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建筑物的表面,而在加固时就需要使用一种注胶装置配合加固注胶使用;

2、公告号为cn215520110u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部连接有盖板,盖板下方设有挡板a,挡板a中部设有挡板b,挡板a、挡板b下方均连接有多个套筒,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上方设有搅拌杆,挡板b下方设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齿轮a,转轴下端连接有电动机,齿轮a一侧设有齿轮b,齿轮b外侧设有齿环,筒体中部连接有注胶管头,盖板中部开设有填料口,盖板上部连接有把手,填料口上设有盖体;

3、如对比文件中该类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在使用时可能会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其出胶方式中主要依靠人力下压挤压出胶,出胶难度较大,且单次出较量较小,进而会降低对建筑结构的加固速度,降低了加固效率,其二是是其在内部设置了大量结构,导致注胶管头离底部内壁间距较大,导致注胶时大量结构较会停留在下方无法被抽取,导致浪费,进而降低了材料利用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注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注胶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注胶装置,包括:

4、筒体,所述筒体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筒体的左下侧设置有注胶管,所述筒体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垫块,所述筒体的内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区板;

5、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安装在筒体上。

6、优选的,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第一压板、调节套筒、拉杆、转把、丝杆、第二压板、连接块和刮套,所述第一压板活动安装在筒体的内上侧之间,所述调节套筒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的顶部中间处,所述拉杆滑动安装在调节套筒的内侧,所述转把固定安装在拉杆的一端,所述丝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压板活动安装在筒体的内下侧之间,所述丝杆的底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压板的顶部,所述刮套固定安装在分区板的顶部中间处。

7、优选的,所述刮套的内侧开设有挤压孔,所述刮套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8、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的顶部左侧开设有加胶孔,加胶孔的内侧插接有第一盖塞。

9、优选的,所述分区板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侧。

10、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盖塞,所述第二盖塞位于分区板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左上侧设置有补胶管,补胶管的一端与注胶管相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胶装置,通过设置的加压组件和补胶管,使得该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在使用,可通过螺纹配合旋转挤压出胶,出胶难度相对较小,且上下腔室同时出胶,单次出较量也相对较大,提高了对建筑结构的加固速度,进而可提高加固效率,且由于内部结构较少,注胶管据底部距离较近,避免结构胶大量残留,进而可避免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第一压板(6)、调节套筒(7)、拉杆(8)、转把(9)、丝杆(10)、第二压板(11)、连接块(12)和刮套(13),所述第一压板(6)活动安装在筒体(1)的内上侧之间,所述调节套筒(7)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6)的顶部中间处,所述拉杆(8)滑动安装在调节套筒(7)的内侧,所述转把(9)固定安装在拉杆(8)的一端,所述丝杆(10)固定安装在第一压板(6)的底部,所述第二压板(11)活动安装在筒体(1)的内下侧之间,所述丝杆(10)的底部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2)固定安装在第二压板(11)的顶部,所述刮套(13)固定安装在分区板(5)的顶部中间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套(13)的内侧开设有挤压孔,所述刮套(13)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6)的顶部左侧开设有加胶孔,加胶孔的内侧插接有第一盖塞(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板(5)的顶部中间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10)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盖塞(15),所述第二盖塞(15)位于分区板(5)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补胶管(16),补胶管(16)的一端与注胶管(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8)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加固领域,尤其是一种注胶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右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筒体的左下侧设置有注胶管,所述筒体的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垫块,所述筒体的内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分区板;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安装在筒体上,所述加压组件包括第一压板、调节套筒、拉杆、转把、丝杆、第二压板、连接块和刮套。本技术设计合理,可通过螺纹配合旋转挤压出胶,出胶难度相对较小,且上下腔室同时出胶,单次出较量也相对较大,提高了对建筑结构的加固速度,进而可提高加固效率,且由于内部结构较少,注胶管据底部距离较近,避免结构胶大量残留,进而可避免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珏,翟宇泽,王钧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玉珏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