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

文档序号:36288347发布日期:2023-12-07 01:5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体景观,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室内水体景观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对室内景观环境营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室内水体景观从视觉感受方面可以分为静水和流水两种形式;室内静水景观能够起到扩展和延伸室内景物的作用;室内流水景观通常采用喷泉、水幕、水帘、叠水等元素制造动态水景,水在流动状态下会显得特别活跃、灵秀,水流动时伴随着多变的水声更贴近于自然。

2、从节约用水方面考虑,室内流水景观涉及到水循环;现有的室内水体景观水循环装置主要包括水泵和水循环管道,但室内水体景观中的泥砂、碎石、残枝败叶等杂质易进入水循环管道,造成水循环管道或水泵堵塞,难以检修,现有技术通过在水池的排水口安装过滤网来过滤杂质,但过滤网处过滤出来的杂质存在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该水循环装置在水池的排水口安装可装拆式过滤筛筒,可拆卸过滤筛筒清理杂质,便于清理杂质。

2、所述的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池、水泵和若干循环水管,所述水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安装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底部封口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轴向截面呈u形;第一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的轴向截面呈u形,内筒体的底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内筒体的底端通孔处安装有过滤筛筒,过滤筛筒的轴向截面呈u形;内筒体与第一筒体螺纹连接;第一筒体的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出水口,水泵的进水口与第一筒体侧壁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水管,且循环水管延伸至水池;第一筒体内部滑动设置有滑板,滑板位于过滤筛筒的底端,滑板可沿第一筒体的轴向升降,且滑板的外侧壁与第一筒体的内侧壁间隙接触;第一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滑板的底端,内筒体安装于第一筒体内部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一筒体侧壁的出水口位于滑板的上侧,内筒体从第一筒体内拆卸取出后滑板的顶端面与水池内底面齐平。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壁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用于排放水池内的水;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侧壁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上安装有第二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且外筒体的内部与第二筒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环空;第二筒体的中部侧壁开设有若干过滤孔,且每个过滤孔均位于外筒体的内侧;第二筒体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水口,第二筒体侧壁的进水口与第一筒体侧壁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外筒体的底部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出水口,外筒体侧壁的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第二筒体的底部开口设置,第二筒体的底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杂物收集筒。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轴,螺旋轴的外侧壁与第二筒体的内侧壁间隙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体侧壁的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上安装有第三过滤机构;第三过滤机构包括第三筒体,第三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将第三筒体的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筒体侧壁出水口连接的循环水管与第三筒体的上腔室连通;第三筒体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第三筒体侧壁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该水循环装置在水池的排水口安装可装拆式过滤筛筒,可将过滤筛筒拆卸下来清理其内部积聚的杂质,便于清理杂质,拆卸过滤筛筒后,滑板向上移动堵塞排水口,能避免水中杂质进入第一筒体和循环水管内造成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池(1)、水泵(8)和若干循环水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2),排水口(2)处安装有第一过滤机构(3);第一过滤机构(3)包括底部封口设置的第一筒体(3.1),第一筒体(3.1)的轴向截面呈u形;第一筒体(3.1)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体(3.2),内筒体(3.2)的轴向截面呈u形,内筒体(3.2)的底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内筒体(3.2)的底端通孔处安装有过滤筛筒(3.3),过滤筛筒(3.3)的轴向截面呈u形;内筒体(3.2)与第一筒体(3.1)螺纹连接;第一筒体(3.1)的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出水口,水泵(8)的进水口与第一筒体(3.1)侧壁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5)连通,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有循环水管(5),且循环水管(5)延伸至水池(1);第一筒体(3.1)内部滑动设置有滑板(3.5),滑板(3.5)位于过滤筛筒(3.3)的底端,滑板(3.5)可沿第一筒体(3.1)的轴向升降,且滑板(3.5)的外侧壁与第一筒体(3.1)的内侧壁间隙接触;第一筒体(3.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3.4),弹簧(3.4)位于滑板(3.5)的底端,内筒体(3.2)安装于第一筒体(3.1)内部时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一筒体(3.1)侧壁的出水口位于滑板(3.5)的上侧,内筒体(3.2)从第一筒体(3.1)内拆卸取出后滑板(3.5)的顶端面与水池(1)内底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的侧壁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4),排水管(4)用于排放水池(1)内的水;排水管(4)上安装有阀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侧壁出水口与水泵(8)进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5)上安装有第二过滤机构(6);第二过滤机构(6)包括第二筒体(6.2),第二筒体(6.2)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6.3),且外筒体(6.3)的内部与第二筒体(6.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环空;第二筒体(6.2)的中部侧壁开设有若干过滤孔(6.7),且每个过滤孔(6.7)均位于外筒体(6.3)的内侧;第二筒体(6.2)的顶部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水口,第二筒体(6.2)侧壁的进水口与第一筒体(3.1)侧壁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5)连通;外筒体(6.3)的底部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出水口,外筒体(6.3)侧壁的出水口与水泵(8)进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5)连通;第二筒体(6.2)的底部开口设置,第二筒体(6.2)的底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杂物收集筒(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6.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轴(6.4),螺旋轴(6.4)的外侧壁与第二筒体(6.2)的内侧壁间隙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6.3)侧壁的出水口与水泵(8)进水口之间的循环水管(5)上安装有第三过滤机构(9);第三过滤机构(9)包括第三筒体(9.1),第三筒体(9.1)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滤芯(9.2),活性炭滤芯(9.2)将第三筒体(9.1)的内部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外筒体(6.3)侧壁出水口连接的循环水管(5)与第三筒体(9.1)的上腔室连通;第三筒体(9.1)下腔室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第三筒体(9.1)侧壁出水口与水泵(8)进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5)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水体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水体景观的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池、水泵和若干循环水管;所述水池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安装有第一过滤机构;第一过滤机构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底部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内筒体底端安装有过滤筛筒;内筒体与第一筒体螺纹连接;第一筒体侧壁开设有内外贯通的出水口,水泵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水泵出水口连接有延伸至水池的循环水管;第一筒体内部滑动设置有滑板;第一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弹簧。该水循环装置排水口处过滤筛筒可拆卸,便于清理杂质,拆卸过滤筛筒后,滑板向上移动堵塞排水口,能避免水中杂质进入第一筒体和循环水管内造成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曾成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