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9352发布日期:2023-10-14 18:0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锚具的,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


背景技术:

1、锚具主要由夹片、钢绞线、锚下垫板组成,现有的锚具中夹片与钢绞线之间通常为两点接触,接触面积较小,接触点位也较少,使得现有的夹片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难以稳固夹持钢绞线。同时,现有的锚具中的锚下垫板仅有整体外筒面与混凝土接触,造成锚下垫板与混凝土之间仅存在单级传力结构,使得现有的锚下垫板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将预应力均匀传递至混凝土,进而限制了锚固的锚固强度。

2、因此,针对现有的钢绞线锚具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能够稳固夹持钢绞线,并通过多级传力结构将预应力分级均匀传递至混凝土,在保证足够的钢绞线张拉预应力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锚具的受力结构,进而提高了锚具的锚固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包括锚下垫板,所述锚下垫板包括中空的传力部,所述传力部包括若干级同轴设置的传力单元,所述传力部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波纹管,所述传力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锚圈,所述传力部的外侧绕设有螺旋钢筋;所述锚圈上设置有若干锚固锥孔,所述锚固锥孔中配合安装有多瓣式夹片,所述多瓣式夹片的内孔与传力部的空腔中穿设有钢绞线。

4、锚下垫板预埋在梁体混凝土结构中,锚下垫板包括若干个同轴依次连接设置的传力单元,通过设置若干级传力单元能够将锚下垫板受到的预应力分散传递至梁体混凝土结构中,进而改善锚下垫板的受力情况。锚下垫板的一端设置有锚圈,锚圈上设置有若干个锚固锥孔,锚固锥孔中配合安装有多瓣式夹片,多瓣式夹片的中心构成供钢绞线穿过的通道,通道与锚下垫板的内部空腔连通。张拉钢绞线时,通过多瓣式夹片对钢绞线进行夹持拉紧,进而将预应力传递至锚下垫板的多级传力单元中,同时通过锚下垫板外侧套设的螺旋钢筋对锚下垫板周围的混凝土进行约束。

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传力部包括第一传力单元、第二传力单元、承压部,所述第二传力单元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波纹管,所述第二传力单元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力单元,所述第一传力单元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承压部,所述承压部远离第一传力单元的一端端面上安装有锚圈。

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承压部与第一传力单元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与承压部上的注浆孔连接,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力单元的内部空腔连通。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承压部靠近第一传力单元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传力单元的外侧面之间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力单元包括第一传力板、第一传力筒,所述第一传力筒的一端与承压部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力筒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力板,所述第一传力板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传力单元。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力单元包括第二传力板、第二传力筒,所述第二传力筒的一端与第一传力单元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力筒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力板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力板的另一端的内部同轴安装有波纹管。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多瓣式夹片包括至少三片与锚固锥孔配合的夹瓣,所述夹瓣的一端延伸至锚固锥孔的内部,所述夹瓣的另一端延伸至锚固锥孔的外部并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锚固锥孔的空口端面配合卡接。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多瓣式夹片包括三片与锚固锥孔配合的夹瓣,且三片夹瓣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形成锥形的多瓣式夹片。

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承压部靠近锚圈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沉孔。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锚下垫板设置为包括多级同轴传力单元的结构,通过多级传力单元将张拉钢绞线时的预应力分散且均匀的传递至混凝土,进而有效改善了锚具的受力情况,使得锚具能够满足更大的预应力的使用需求,进而提高了锚具的锚固强度;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锚圈上的锚固锥孔中设置至少包括三片与锚固锥孔配合的夹瓣构成多瓣式夹片,进而增加了多瓣式夹片与钢绞线的夹持接触面积以及夹持受力点位,使得多瓣式夹片能够在预应力更大的情况下稳固夹持钢绞线,进而提高了锚具的锚固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包括锚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锚下垫板(1)包括中空的传力部,所述传力部包括若干级同轴设置的传力单元,所述传力部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波纹管(2),所述传力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锚圈(3),所述传力部的外侧绕设有螺旋钢筋(4);所述锚圈(3)上设置有若干锚固锥孔,所述锚固锥孔中配合安装有多瓣式夹片(5),所述多瓣式夹片(5)的内孔与传力部的空腔中穿设有钢绞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部包括第一传力单元(100)、第二传力单元(200)、承压部(300),所述第二传力单元(200)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波纹管(2),所述第二传力单元(200)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力单元(100),所述第一传力单元(100)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承压部(300),所述承压部(300)远离第一传力单元(100)的一端端面上安装有锚圈(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300)与第一传力单元(10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注浆管(400),所述注浆管(400)的一端与承压部(300)上的注浆孔连接,所述注浆管(40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力单元(100)的内部空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300)靠近第一传力单元(100)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一传力单元(100)的外侧面之间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强筋(500)。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单元(100)包括第一传力板(101)、第一传力筒(111),所述第一传力筒(111)的一端与承压部(300)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力筒(111)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传力板(101),所述第一传力板(101)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传力单元(200)。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力单元(200)包括第二传力板(201)、第二传力筒(222),所述第二传力筒(222)的一端与第一传力单元(100)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力筒(222)的另一端与第二传力板(201)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力板(201)的另一端的内部同轴安装有波纹管(2)。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瓣式夹片(5)包括至少三片与锚固锥孔配合的夹瓣(51),所述夹瓣(51)的一端延伸至锚固锥孔的内部,所述夹瓣(51)的另一端延伸至锚固锥孔的外部并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锚固锥孔的空口端面配合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瓣式夹片(5)包括三片与锚固锥孔配合的夹瓣(51),且三片夹瓣(51)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形成锥形的多瓣式夹片(5)。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300)靠近锚圈(3)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沉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绞线锚具,包括锚下垫板,所述锚下垫板包括中空的传力部,所述传力部包括若干级同轴设置的传力单元,所述传力部的一端同轴设置有波纹管,所述传力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锚圈,所述传力部的外侧绕设有螺旋钢筋;所述锚圈上设置有若干锚固锥孔,所述锚固锥孔中配合安装有多瓣式夹片,所述多瓣式夹片的内孔与传力部的空腔中穿设有钢绞线;本技术能够稳固夹持钢绞线,并通过多级传力结构将预应力分级均匀传递至混凝土,在保证足够的钢绞线张拉预应力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锚具的受力结构,进而提高了锚具的锚固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明,张勇,胡重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川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