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0257发布日期:2023-11-30 10:3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目前建筑模板一般都是通过穿墙螺栓固定,然后安装模板下方的横向主龙骨,利用垫片和蝶形螺帽进行锁紧,这种安装方式不够稳定,而且无法保持相邻的建筑模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通过相邻的第一垫条和第二垫条相互拉紧,增强了建筑模板安装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应用于建筑模板,所述连接锁紧装置包括多个主龙骨和多个第一垫条,所述主龙骨表面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建筑模板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穿墙螺栓,所述主龙骨通过将穿墙螺栓插入所述开口槽以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模板上,且多个所述主龙骨均匀上下设置在所述建筑模板上,每一个所述主龙骨上的所述穿墙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主龙骨上位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穿墙螺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垫条连接在一起,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主龙骨之间的所述第一垫条之间交叉连接成x形,且所述穿墙螺栓上安装有蝶形螺帽,所述蝶形螺帽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槽的宽度,所述蝶形螺帽用于将所述主龙骨固定在所述建筑模板上。

3、可选的,所述第一垫条上设置有开口,呈x形的两个所述第一垫条的连接处通过连接螺栓进行固定。

4、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建筑模板外端且位于对角的所述穿墙螺栓之间通过第二垫条固定连接,且上下的所述主龙骨之间的所述第二垫条之间交叉设置。

5、可选的,所述第一垫条和所述第二垫条端部均设置有插孔,所述第一垫条和所述第二垫条端部均通过所述插孔套接在所述穿墙螺栓上。

6、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通过在将穿墙螺栓插入主龙骨的开口槽之后固定在建筑模板上,从而实现建筑模板的固定,并且相邻的主龙骨之间位于对角的穿墙螺栓之间通过第一垫条连接在一起,并且相邻的第一垫条之间呈x形,在安装过程中,主龙骨可以移动以调节位置,便于安装的同时,上下端主龙骨通过第一垫条拉紧安装,在断开处的主龙骨之间也通过第二垫条连接,利用x形第一垫条和第二垫条的拉紧作用,使得相邻的建筑模板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增强建筑模板的稳定性,不易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建筑模板(1),所述连接锁紧装置包括多个主龙骨(3)和多个第一垫条(4),所述主龙骨(3)表面设置有开口槽(6),所述建筑模板(1)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穿墙螺栓(2),所述主龙骨(3)通过将穿墙螺栓(2)插入所述开口槽(6)以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模板(1)上,且多个所述主龙骨(3)均匀上下设置在所述建筑模板(1)上,每一个所述主龙骨(3)上的所述穿墙螺栓(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主龙骨(3)上位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穿墙螺栓(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垫条(4)连接在一起,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主龙骨(3)之间的所述第一垫条(4)之间交叉连接成x形,且所述穿墙螺栓(2)上安装有蝶形螺帽(5),所述蝶形螺帽(5)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槽(6)的宽度,所述蝶形螺帽(5)用于将所述主龙骨(3)固定在所述建筑模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条(4)上设置有开口(7),呈x形的两个所述第一垫条(4)的连接处通过连接螺栓(10)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建筑模板(1)外端且位于对角的所述穿墙螺栓(2)之间通过第二垫条(9)固定连接,且上下的所述主龙骨(3)之间的所述第二垫条(9)之间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条(4)和所述第二垫条(9)端部均设置有插孔(8),所述第一垫条(4)和所述第二垫条(9)端部均通过所述插孔(8)套接在所述穿墙螺栓(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应用于建筑模板,所述连接锁紧装置包括多个主龙骨和多个第一垫条,主龙骨表面设置有开口槽,建筑模板上均匀安装有多个穿墙螺栓,主龙骨通过将穿墙螺栓插入所述开口槽以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模板上,多个主龙骨均匀上下设置在所述建筑模板上,每一个主龙骨上的所述穿墙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主龙骨上位于对角位置的所述穿墙螺栓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垫条连接在一起,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主龙骨之间的所述第一垫条之间交叉连接成X形,穿墙螺栓上安装有蝶形螺帽,蝶形螺帽用于将主龙骨固定在所述建筑模板上。本技术通过相邻的第一垫条和第二垫条相互拉紧,增强了建筑模板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超,尚海亮,林浩杰,张腾飞,吴俊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