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2947发布日期:2023-09-27 17: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楼板面,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混凝土楼板面的施工工艺中,需要用混凝土对楼板进行浇筑,在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做防滑面层的施工。传统的做法是先在结构楼板上现浇混凝土、然后再做混凝土表面的找平层、最后再做建筑面层,这种做法所需的施工层次多、工序繁、工期长,容易造成面层的空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楼板面的施工工艺所需的施工层次多、工序繁、工期长,且容易造成面层的空鼓开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可控制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优化施工工序,节省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面层产生空鼓开裂等质量缺陷。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和平面件;支架放置在待成型的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所述支架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厚度配合设置,用于混凝土楼板面的标高控制;平面件与所述支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顶面为平面,待成型的所述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适于与所述平面件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还包括混凝土垫块,连接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支架具有多个,沿所述平面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平面件。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m-3m。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支架包括两个三角架和支撑杆;两个所述三角架相对放置,且其底部连接有所述混凝土垫块,所述支撑杆位于两个所述三角架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三角架固定连接,用于放置所述平面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三角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相互远离;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设置。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所述混凝土垫块。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平面件具有多个,沿所述混凝土楼板面的找坡方向间隔设置。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m-6m;和/或,所述平面件为槽钢。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和平面件;支架放置在待成型的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所述支架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厚度配合设置,用于混凝土楼板面的标高控制;平面件与所述支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顶面为平面,待成型的所述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适于与所述平面件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14、平面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上,根据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调节支架的高度,从而可调节平面件的顶面与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之间的距离,可控制整个混凝土楼板标高基准面,既可保证混凝土楼板面平整度,亦可控制整个混凝土楼板面标高,有效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施工精度;可控制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优化施工工序,节省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面层产生空鼓开裂等质量缺陷;且平面件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取出,可进行重复利用,节约施工成本。

1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还包括混凝土垫块,连接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

16、为支架提供一个保护层厚度,避免支架直接接触底部模板,导致拆模后支架钢筋裸露,造成装饰面层反锈及渗水等质量缺陷,提高混凝土楼板的成型质量。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支架包括两个三角架和支撑杆;两个所述三角架相对放置,且其底部连接有所述混凝土垫块,所述支撑杆位于两个所述三角架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三角架固定连接,用于放置所述平面件。

18、支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避免承受外部力量时支架发生变形和坍塌,确保浇筑后的混凝土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

20、防止平面件滑动或跑偏,避免其从支架的侧面歪斜或滑落,对平面件的位置进行固定,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高度和平整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垫块(3),连接在所述支架(1)的底部,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具有多个,沿所述平面件(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平面件(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m-3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两个三角架(11)和支撑杆(12);两个所述三角架(11)相对放置,且其底部连接有所述混凝土垫块(3),所述支撑杆(12)位于两个所述三角架(11)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三角架(11)固定连接,用于放置所述平面件(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1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1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11)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12)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112)的底部均对应连接有所述混凝土垫块(3)。

9.根据权利要求1-4、6-8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件(2)具有多个,沿所述混凝土楼板面的找坡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面件(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m-6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楼板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包括支架和平面件;支架放置在待成型的混凝土楼板支设的模板上,所述支架的高度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厚度配合设置,用于混凝土楼板面的标高控制;平面件与所述支架的顶部可拆卸连接,顶面为平面,待成型的所述混凝土楼板的顶面适于与所述平面件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楼板面的一次成型控制装置,可控制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优化施工工序,节省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避免面层产生空鼓开裂等质量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黄坚勇,余晓镱,赵恒阳,陈龙,龙燕,罗朝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