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6871发布日期:2023-11-29 21:4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雨水排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


背景技术:

1、雨水断接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排水构造,切断雨水流经排放通道,将雨水引至雨水蓄滞设施中,传统的房屋设计的雨水排放的设计理念仅在于排放,而没有考虑雨水的蓄排结合问题,通常将立管在地面以上直接断接至散水和绿化带中,雨水管裸露于地面上影响外部景观,雨水管流至地面处的雨水势能过大,对植被土壤有较大冲击力,易照成植被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未能发挥最好的生态功能,也增加了更换植被的成本;雨水流经部位长时间受雨水侵蚀,部位长期积水、易照成建筑物渗漏水,不利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别墅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能够对别墅屋面雨水进行消能,雨水落入沉砂种植土内,防止其对内部植物进行冲刷,利于植物生长,通过排水板渗透收集雨水至蓄水设备,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因雨水势能过大所带来的弊端,也能更好收集雨水进行利用。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3、一种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包括别墅建筑体外墙,在别墅建筑体外墙上设置有屋顶雨水排水立管,在屋顶雨水排水立管的正下方,设置有沉砂种植土区域,在沉砂种植土区域的外围,设置有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外围设置的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与别墅建筑体外墙组成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在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内,沿从下向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基础结构层、防水层、150厘米厚的卵石排水层、渗水板层和沉砂种植土;在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的外侧,设置有庭院内种植区域,庭院内种植区域的顶端面是低于渗水板层的,在庭院内种植区域下方的地中,埋设有蓄水箱,在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的下端,设置有之字形排水管,之字形排水管的内侧端穿过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后,与卵石排水层连通在一起,之字形14排水管的外侧端与蓄水箱连通在一起;在之字形排水管的上方水平段外侧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设置在庭院内种植区域的内侧端位置处。

4、在沉砂种植土上种植有耐水性绿植,在庭院内种植区域内种植有庭院内绿植;在屋顶雨水排水立管正下方的沉砂种植土的顶面上设置有雨簸箕,在溢流口外侧的庭院内种植区域的顶面上设置有挡水石块。

5、本实用新型的屋面雨排水断接技术中“渗、蓄、滞、净、用、排”符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合理控制雨水径流,增加雨水流经时间,既能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也能更好的起到调蓄雨水收集利用的良好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包括别墅建筑体外墙(1),在别墅建筑体外墙(1)上设置有屋顶雨水排水立管(2),其特征在于,在屋顶雨水排水立管(2)的正下方,设置有沉砂种植土区域(8),在沉砂种植土区域(8)的外围,设置有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外围设置的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与别墅建筑体外墙(1)组成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8),在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8)内,沿从下向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基础结构层(3)、防水层(4)、150厘米厚的卵石排水层(5)、渗水板层(7)和沉砂种植土区域(8);在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的外侧,设置有庭院内种植区域(10),庭院内种植区域(10)的顶端面是低于渗水板层(7)的,在庭院内种植区域(10)下方的地中,埋设有蓄水箱(11),在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的下端,设置有之字形排水管(12),之字形排水管(12)的内侧端穿过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后,与卵石排水层(5)连通在一起,之字形14排水管(12)的外侧端与蓄水箱(11)连通在一起;在之字形排水管(12)的上方水平段外侧设置有溢流口(13),溢流口(13)设置在庭院内种植区域(10)的内侧端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沉砂种植土区域(8)上种植有耐水性绿植(9),在庭院内种植区域(10)内种植有庭院内绿植(15);在屋顶雨水排水立管(2)正下方的沉砂种植土区域(8)的顶面上设置有雨簸箕(16),在溢流口(13)外侧的庭院内种植区域(10)的顶面上设置有挡水石块(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别墅院内设置的屋顶雨水的断接系统,解决了如何充分利于雨水并保护好建筑物墙体的问题;在屋顶雨水排水立管(2)的正下方,设置有沉砂种植土区域(8),外围设置的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与别墅建筑体外墙(1)组成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8),在封闭的沉砂种植土区域(8)内,沿从下向上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基础结构层(3)、防水层(4)、150厘米厚的卵石排水层(5)、渗水板层(7)和沉砂种植土(8);在高分子异性排水板墙(6)的外侧,设置有庭院内种植区域(10),在庭院内种植区域(10)下方的地中,埋设有蓄水箱(11);实现了“渗、蓄、滞、净、用、排”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技术研发人员:牛超,连瑞,杨利,王际鹏,杨志强,李佳淦,冯茂林,郭富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