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4416发布日期:2023-11-17 14:5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混结构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钢筋混凝土倾斜段与钢管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工程。传统的连接方法是在钢管柱上焊接套筒,然后将套筒与纵筋连接,这种方法对于套筒的定位要求十分高,当梁纵筋较多时,现场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会极大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2、针对上述现有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靠的钢筋混凝土倾斜段与钢管柱的连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具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4、折梁,折梁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倾斜段向水平段下方沿伸;

5、钢管柱,钢管柱的轴线位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上,水平段和倾斜段分别位于钢管柱的两侧;

6、加劲板,加劲板包括由上至下分别固定在钢立柱外壁上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折梁的水平段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上;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

7、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固定设在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内,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伸入至钢筋笼组件内并固定在钢筋笼组件上。

8、按上述技术方案,上部加劲板采用完整的圆环状结构,中部加劲板采用3/4圆环结构,下部加劲板采用1/4圆环结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均关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对称,且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圆环结构的内壁和钢管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9、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上部和中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一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水平段的宽度一致且与折梁水平段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且与钢筋笼的两侧,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均与钢筋笼组件固定连接。

10、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部加劲板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于边缘处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同时与中部加劲板固定相连。

11、按上述技术方案,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厚度与钢管壁厚相适应;第一和第二加劲肋的厚度与钢管柱壁厚相适应。

12、按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组件包括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和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一u型箍筋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二u型箍筋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的外侧。

13、按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第一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两个第二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14、按上述技术方案,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采用e50焊条;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不大于25mm时,采用单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16倍的直径;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双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8倍的直径。

15、按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柱的半径为r,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外半径均至少为r+300mm;在伸入钢筋笼组件的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的端部设置折弯头,折弯头的长度不小于纵筋直径的15倍。

16、按上述技术方案,以钢管柱轴线为圆心,在上部加劲板上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椭圆孔,在中部和下部加劲板上均设有相同水平位置的椭圆孔。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在钢管柱的外壁上由高至底设置三层加劲板,其中通过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连接折梁的水平段,通过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连接折梁的倾斜段。由于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之间接触面较小,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置钢筋笼组件,通过钢筋笼组件确保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措施,在提高折梁和钢管柱连接的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受理合理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加劲板采用完整的圆环状结构,中部加劲板采用3/4圆环结构,下部加劲板采用1/4圆环结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均关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对称,且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圆环结构的内壁和钢管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部和中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一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水平段的宽度一致且与折梁水平段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且与钢筋笼的两侧,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均与钢筋笼组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部加劲板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于边缘处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同时与中部加劲板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厚度与钢管壁厚相适应;第一和第二加劲肋的厚度与钢管柱壁厚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笼组件包括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和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一u型箍筋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二u型箍筋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两个第二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采用e50焊条;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不大于25mm时,采用单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16倍的直径;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双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8倍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柱的半径为r,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外半径均至少为r+300mm;在伸入钢筋笼组件的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的端部设置折弯头,折弯头的长度不小于纵筋直径的1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钢管柱轴线为圆心,在上部加劲板上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椭圆孔,在中部和下部加劲板上均设有相同水平位置的椭圆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钢混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钢管柱的外壁上由高至底设置三层加劲板,其中通过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连接折梁的水平段,通过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连接折梁的倾斜段。由于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之间接触面较小,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置钢筋笼组件,通过钢筋笼组件确保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措施,在提高折梁和钢管柱连接的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受理合理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论,张明,李涛,董政辉,阿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