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5622发布日期:2023-11-30 01:0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钢结构应急加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其结构主要包括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2、钢结构建筑在施工或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应急加固装置来对其进行支撑加固,现有的方式大多都是通过钢管来对其进行支撑,这种方式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钢管进行安装架设,且若钢管长度较长的时候,还需要对钢管进行切割,操作较为繁琐,也有一些专用于加固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不便,比如为了增强装置的稳定性,通常就不会在装置底端安装滚轮,导致装置移动的时候,就只能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搬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同时这些装置的尺寸(高度)相对较大,在装置限制的时候,不便收纳,最后,这些装置大多都是只能适用于对应尺寸的建筑物,实用性较差。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通过第一电机的作用能够使得活动板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车轮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当需要移动装置的时候,使得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装置需要固定的时候,使得车轮远离地面,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二支柱转动,当装置闲置的时候,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而方便收纳存放,当装置需要使用的时候,使得第二支柱转动至与第一支柱呈同一直线,通过液压支柱带动移动杆移动,从而调整移动杆的位置,进而使得其能够支撑不同高度的构件,对其进行加固,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螺纹处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双向丝杆的另一端螺纹处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摆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块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摆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安装有车轮,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内部开设有内仓,所述内仓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支柱,所述液压支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杆,通过第一电机的作用能够使得活动板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车轮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当需要移动装置的时候,使得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装置需要固定的时候,使得车轮远离地面,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通过第二电机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二支柱转动,当装置闲置的时候,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而方便收纳存放,当装置需要使用的时候,使得第二支柱转动至与第一支柱呈同一直线,通过液压支柱带动移动杆移动,从而调整移动杆的位置,进而使得其能够支撑不同高度的构件,对其进行加固,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4、进一步在于,所述底槽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内转轴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相连接。

5、进一步在于,所述底槽的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槽的内部。

6、进一步在于,所述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槽的内部。

7、进一步在于,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安装有车轮安装板,所述车轮安装板的底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贯穿连接有第二转轴。

8、进一步在于,所述电机箱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减速机内转轴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相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机转动,第一减速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运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带动活动板运动,使得活动板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车轮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当需要移动装置的时候,使得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装置需要固定的时候,使得车轮远离地面,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减速机转动,第二减速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转动座转动,转动座带动第二支柱转动,当装置闲置的时候,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高度,进而方便收纳存放,当装置需要使用的时候,使得第二支柱转动至与第一支柱呈同一直线,来对建筑物进行支撑加固作业。

1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液压支柱带动移动杆移动,从而调整移动杆的位置,进而使得其能够支撑不同高度的构件,对其进行加固,增强了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底端开设有底槽(201),所述底槽(2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203),所述第一电机(2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机(204),所述第一减速机(20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转轴(205),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双向丝杆(206),所述双向丝杆(206)的一端螺纹处安装有第一滑块(207),所述双向丝杆(206)的另一端螺纹处安装有第二滑块(208),所述第一滑块(207)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摆杆(209)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块(208)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摆杆(210)的一端,所述第一摆杆(209)和所述第二摆杆(21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12),所述活动板(212)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13),所述支撑腿(213)的底端安装有车轮(215),所述底座(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柱(3),所述第一支柱(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箱(301),所述电机箱(30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303),所述第二电机(3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速机(304),所述第二减速机(304)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转轴(305),所述第三转轴(3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306),所述转杆(306)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座(307),所述转动座(30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柱(4),所述第二支柱(4)的内部开设有内仓(401),所述内仓(401)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支柱(402),所述液压支柱(4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20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202),所述第一固定座(2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机(203),所述第一电机(203)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减速机(204)内转轴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204)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转轴(205)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201)的内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座(211),所述双向丝杆(20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2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7)和所述第二滑块(208)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槽(20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12)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槽(20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13)的底端安装有车轮安装板(214),所述车轮安装板(214)的底端安装有车轮(215),所述车轮(215)贯穿连接有第二转轴(2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30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座(302),所述第三固定座(3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机(303),所述第二电机(303)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减速机(304)内转轴的接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304)内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三转轴(305)的一端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应急加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的底端开设有底槽,底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机;本技术中,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减速机转动,第一减速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运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带动活动板运动,使得活动板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进而使得车轮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当需要移动装置的时候,使得车轮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当装置需要固定的时候,使得车轮远离地面,从而增强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陈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宝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