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2183发布日期:2023-09-02 16: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防水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城市地面资源愈发紧张,地下室由此承担了更多的功能,包括停车场,地下商城,娱乐场所等。正因如此,地下室的防水防漏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2、申请号为202010890677.2的专利公开了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防水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结构底板,结构底板上方设置有防水保护层,结构底板的边沿处搭建有永久性保护墙,永久性保护墙的内侧搭建有外墙,防水保护层的上方还是铺设有底板卷材防水层;所述防水保护层包括第一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无纺布层,第二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第二聚氨酯防水涂料层设置有至少两层。

3、上述地下室的防水结构中,防水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不足,在雨水的渗透下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影响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顶板、底板、侧墙上的防水结构相互限位,加强了防水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整个结构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侧墙;

4、所述顶板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底板内侧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侧墙内侧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5、所述第一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包括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三防结构包括第三防水层,所述第三防水层上设置有第三支撑件;

6、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结构相同,两端设置有突出部;

7、所述第三支撑件上设置有两个嵌入槽,所述嵌入槽与突出部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两端的突出部分别嵌入第三支撑件上的两个嵌入槽内。

8、进一步,所述顶板、底板以及侧墙结构相同,均包括防水混凝土层、砂浆防水层以及墙体层;

9、所述砂浆防水层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透水砖以及与开口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延伸至防水混凝土层。

10、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

11、所述第一管体设置于顶板内,第二管体设置于底板内,第三管体设置于侧墙内;所述开口设置于第一管体上;

12、第三管体一端连接第一管体,另一端连接第二管体。

13、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为弧形结构。

14、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以及第三防水层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防水涂料层、无纺布层以及第二防水涂料层。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防水层上设置有支撑件,通过支撑件上的突出部与嵌入槽,实现第一防水结构与第三防水结构的相互限位、第二防水结构与第三防水结构的相互限位,加强了防水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整个结构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板将水引导至透水砖所在的开口处,通过引流管能够将从顶板渗入的水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引流至第三管体,第三管体与市政管网连接,从而将从顶板渗入地下室的水排出;

18、3)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能够填充顶板与第一支撑件、底板与第二支撑件以及底板与第三支撑件之间的空间,能够保证防水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00)和底板(200),所述顶板(100)和底板(200)之间设置有侧墙(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0)、底板(200)以及侧墙(300)结构相同,均包括防水混凝土层(101)、砂浆防水层(102)以及墙体层(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管体(400)、第二管体(410)和第三管体(4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01)为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110)、第二防水层(210)以及第三防水层(310)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防水涂料层(111)、无纺布层(113)以及第二防水涂料层(1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现有地下室防水结构整体的强度不足,在雨水的渗透下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影响结构稳定。本技术包括顶板、与顶板相对设置的底板以及设置在顶板之间的侧墙;顶板上设有第一防水结构,底板上设有第二防水结构,侧墙上设有第三防水结构,第一与第三防水结构相互限位,第二与第三防水结构相互限位;顶板、顶板以及侧板构成地下室结构整体。本技术第一防水结构与第三防水结构相互限位,第二防水结构与第三防水结构相互限位能够加强防水结构之间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整体结构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黄钟晖,张世荣,胡双平,王炳华,喻忠,何旭升,周洋,杨磊,张晓锋,田桐阁,陈雁,傅长风,李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