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0195发布日期:2023-09-04 14:2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雨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背景技术:

1、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现已成为国外降雨径流控制策略的核心理念,除了美国之外,目前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基于此理念构建了相应的降雨径流控制与管理体系,根据各国实施情况统计或相关调查研究,实施lid为核心理念的降雨径流控制体系的城市或地区,可以削减30-99%的暴雨径流量,延迟暴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5-20min,还能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n、p、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2、例如,公开号为cn2081521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控雨水径流峰值的浅层分散雨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的雨水导流池、雨峰调蓄池以及街坊管道;雨水导流池通过街坊管道连接市政管道,雨水导流池还通过街坊管道收集雨水;雨水导流池和雨峰调蓄池之间由分流堰隔开,当雨水导流池水位高于分流堰时,雨水流入雨峰调蓄池,在分流堰底部还设置有拍门,当拍门位于雨峰调蓄池一侧的水压大于雨水导流池一侧的水压时,拍门开启:径流雨量到达峰值时,雨水导流池内的水位高于分流堰,雨水溢出分流堰并流入雨峰储蓄池,达到蓄峰缓排的目的;当雨峰储蓄池中的水位与雨水导流池中的水位相平后,拍门自动打开,雨峰储蓄池中的雨水通过拍门进入雨水导流池并最终进入市政管道。

3、其中上述现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雨水系统虽能够将过量的雨水导入调蓄池内,达到缓解雨水径流效果,但调蓄池调蓄容积限制了雨水径流控制率,不适用于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建设更大调蓄容积的调蓄池易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将雨水导入调蓄池前,需经雨水过滤结构对雨水中污染物杂质等进行处理,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中,雨水过滤结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有限,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等杂质对雨水过滤结构产生较大负荷,易造成排水不畅的问题。

5、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能够提升雨水径流控制率以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雨水系统在较大雨量的使用环境中雨水径流控制率以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包括:

3、生物滞留单元,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

4、雨水收集单元,所述雨水收集单元包括:

5、建筑屋面机构,所述建筑屋面机构上设置有雨水落水管,所述雨水落水管末端采用断接方式;

6、绿地机构,所述建筑屋面机构通过所述雨水落水管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和/或所述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相连通,所述绿地机构内设置有绿地溢流口;

7、路面机构,所述路面机构连通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和/或所述绿地机构,所述路面机构为可透水的路面机构;

8、调蓄单元,所述调蓄单元通过内雨水管网分别连通所述绿地溢流口、所述花园溢流口和所述路面机构。

9、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为上端呈凹面的生物滞留单元,所述花园溢流口位于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端凹面内,所述花园溢流口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10、所述绿地机构为上端面呈凹面的绿地机构,所述绿地溢流口位于所述绿地机构上端凹面内,所述绿地溢流口和所述绿地机构上端凹面底部间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植被覆盖层、种植土层和砾石层,所述通砾石层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12、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种植土层和砾石层之间。

13、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

14、穿孔排水管,所述穿孔排水管位于所述砾石层内,并且所述穿孔排水管靠近所述砾石层下端布置,其中砾石层内砾石粒径不小于所述穿孔排水管的开孔孔径。

15、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单元还包括砾石调蓄层,所述砾石调蓄层位于所述砾石层的下方。

16、优选的,所述路面机构包括道路,所述道路位于所述绿地机构周边,所述道路靠近所述绿地机构一侧设置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开设有雨水口,所述路缘石朝向道路一侧和所述路缘石朝向所述绿地机构一侧通过所述雨水开口相连通;

17、所述雨水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雨水口沿所述路缘石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雨水口位于所述道路的最低点。

18、优选的,所述路面机构下方设置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和所述内雨水管网相连通。

19、优选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括:

20、屋面防冲刷机构和缓排机构,所述雨水落水管、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绿地机构依次连通,所述雨水落水管、所述屋面防冲刷机构、所述缓排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依次连通;

21、路面防冲刷机构和拦污机构,所述雨水口、所述路面防冲刷机构、所述拦污机构和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依次连通。

22、优选的,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还包括:

23、回用单元,所述调蓄单元连通所述回用单元,并且所述调蓄单元和所述回用单元之间设置有雨水处理机构。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建筑屋面机构、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路面机构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能够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生物滞留单元、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上超量部分的雨水通过内雨水管网排入调蓄单元内进行调蓄,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避免排水不畅。

2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包括生物滞留单元、雨水收集单元和调蓄单元,所述生物滞留单元上设置有花园溢流口。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建筑屋面机构、绿地机构和路面机构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建筑屋面机构上的雨水通过雨水落水管断接流入至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路面机构上的雨水进入生物滞留单元和绿地机构内,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用于调蓄径流的雨水,避免雨水径流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调蓄单元,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控制率,其中绿地机构和生物滞留单元能够净化径流的雨水,进而提升了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琴华,王顺晨,朱素娟,曹国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建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