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0547发布日期:2024-01-26 23:0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帐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


背景技术:

1、在户外田野考古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埋于土层中的文物发掘出来,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文物埋于土层中,但因发掘现场的技术条件不足或者该文物不适宜现阶段提取等原因,会在一段时间内暂停对该文物的提取,而是让其保持当前状态继续埋于土层中。

2、但是,由于是在户外,如果让该文物直接裸露在阳光底下,在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会加速该文物的氧化或腐朽,因而在户外田野考古过程中通常会准备保护篷,当遇到这种暂时不适宜提取的文物时,将保护篷遮盖在该文物的顶部,来避免阳光对该文物直接照射。

3、目前,常用的保护篷,其主要包括骨架和篷布套构成,篷布套安装在骨架上,利用骨架将篷布套撑开,使用时,将骨架插入土层中以固定保护篷,而篷布套则直接罩在文物上。

4、然而现有的这种保护篷,在实际使用时仍有不足,目前,这种保护篷其篷布套一般是采用硬连接的方式(类似于雨伞的伞布与伞架的连接方式)固定在骨架上,这就使得当篷布套出现损坏需要更换时,无论是将旧的篷布套进行拆卸,还是重新安装新的篷布套,操作起来都较为费力费时,因而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包括篷布套和用于撑开篷布套的骨架,所述篷布套包括顶篷面和围设在顶篷面周侧的侧篷面,所述篷布套独立于骨架且能够套装于骨架上;所述骨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下部位置设有用于对篷布套的侧篷面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立柱相固定的耳部,所述耳部与立柱之间形成供侧篷面下侧边沿嵌入的嵌入空间,所述耳部上螺纹连接有螺栓,组装状态下,所述侧篷面同时套设在若干立柱的外围,通过若干立柱将侧篷面撑开,所述侧篷面的下侧边沿嵌设于嵌入空间中并通过螺栓抵紧。

4、较之现有技术,采用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5、首先,本方案中将骨架和篷布套作为两个独立单元,并在立柱上设置固定组件,此时相当于篷布套在与骨架连接时,只在固定组件位置进行固定,如此无论是对旧的篷布套的拆卸,还是换上新的篷布套,都只用在固定组件位置进行操作即可,操作起来较为省时省力。

6、而且本方案中固定组件主要是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的,如此只要旋松螺栓,便可解除对侧篷面的锁定,从而便可将整个篷布套向上抽出;反之,需要安装篷布套时,只需旋紧螺栓即可。

7、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是依靠螺栓抵紧侧篷面进行固定的,如此无需对侧篷面做任何处理(比如打孔或安装附接件等)。

8、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用于对顶篷面实现支撑的横梁。

9、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和立柱相转动设置,以使所述立柱能够相对于横梁进行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立柱在展开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横梁被锁定。

10、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一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固定在横梁的外端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构件内侧形成有卡槽;所述立柱的顶部转动连接在卡槽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弹性凸起,当立柱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凸起卡抵在立柱外侧以限制立柱相对于横梁翻转。

11、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两侧的侧壁形成两侧板,其中至少一个侧板上沿竖向依次开设有两形变槽,侧板位于两形变槽之间的部分构成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向内凸起形成所述弹性凸起。

12、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篷还包括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括若干与横梁一一对应的对接部,其中所述横梁的内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对接部上。

13、作为优选,所述对接部包括供横梁内端插入的插孔。

14、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呈锥状的锥头。

15、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在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部分进行具体阐释。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包括篷布套和用于撑开篷布套的骨架,所述篷布套包括顶篷面和围设在顶篷面周侧的侧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套独立于骨架且能够套装于骨架上;所述骨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下部位置设有用于对篷布套的侧篷面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立柱相固定的耳部,所述耳部与立柱之间形成供侧篷面下侧边沿嵌入的嵌入空间,所述耳部上螺纹连接有螺栓,组装状态下,所述侧篷面同时套设在若干立柱的外围,通过若干立柱将侧篷面撑开,所述侧篷面的下侧边沿嵌设于嵌入空间中并通过螺栓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横向延伸的用于对顶篷面实现支撑的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立柱相转动设置,以使所述立柱能够相对于横梁进行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立柱在展开状态下能够相对于横梁被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一连接构件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固定在横梁的外端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构件内侧形成有卡槽;所述立柱的顶部转动连接在卡槽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弹性凸起,当立柱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凸起卡抵在立柱外侧以限制立柱相对于横梁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两侧的侧壁形成两侧板,其中至少一个侧板上沿竖向依次开设有两形变槽,侧板位于两形变槽之间的部分构成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端部向内凸起形成所述弹性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篷还包括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括若干与横梁一一对应的对接部,其中所述横梁的内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对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供横梁内端插入的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呈锥状的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户外保护文物的保护篷,包括篷布套和用于撑开篷布套的骨架,所述篷布套包括顶篷面和围设在顶篷面周侧的侧篷面,所述篷布套独立于骨架且能够套装于骨架上;所述骨架包括若干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下部位置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立柱相固定的耳部,所述耳部与立柱之间形成供侧篷面下侧边沿嵌入的嵌入空间,所述耳部上螺纹连接有螺栓,组装状态下,所述侧篷面的下侧边沿嵌设于嵌入空间中并通过螺栓抵紧;无论是对旧的篷布套的拆卸,还是换上新的篷布套,都只用在固定组件位置进行操作即可,操作起来较为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斌,杨曦,胡利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