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5407发布日期:2023-12-30 01:5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工程抗震设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遭遇地震时,采用耗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的结构不会损坏或只有轻微损坏,且轻微损坏的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2、中震和强震时支撑装置会受压屈曲和受拉屈曲,而受压屈曲不利于耗能减震,所以目前研发出一种能防止屈曲的支撑装置,可使主体结构具备更高抗侧刚度的同时防止自身在受压条件下屈曲,称为防屈曲支撑。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耗能减震构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能够在较小或不提高原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条件下,提高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可用于新建建筑,也可以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和震后震损结构的加固修复和提高。

3、然而,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受力过程中,受拉、受压时承载力及刚度不一致,不利于支撑装置发挥耗能减震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从而解决了传统防屈曲支撑拉压性能不一致,不利于支撑装置发挥耗能减震的作用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包括外筒,还包括内筒、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内筒滑动设置在外筒中,第一传力装置设置在内筒中,第二传力装置设置在外筒中;外筒内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固定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隔板与外筒的内壁存在缝隙;内筒的一端能够从缝隙中伸出外筒,内筒的另一端能够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滑动;第一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内筒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为两端具有固定板的结构,内筒为“u”形,内筒的底板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一传力装置的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一隔板和底板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第二传力装置的两个固定板分别与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通过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

7、进一步,第一传力装置与第二传力装置规格相同。

8、进一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与外筒焊接。

9、进一步,外筒为槽钢状,外筒的两个第一侧板的左右边缘均设置有沿外筒长度方向的导轨钢条。

10、进一步,两个第一侧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若干挡板,挡板与第一侧板垂直。

11、进一步,还包括工字型的第一延伸型钢和第二延伸型钢,第一延伸型钢和第二延伸型钢分别设置在外筒两端外侧,第一延伸型钢和第二延伸型钢共同所在的直线与外筒的长度方向一致。

12、进一步,第一隔板和第四隔板分别固定于外筒的两个端部,第一隔板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均形成缝隙,内筒的两个第二侧板的一端能够分别从两个缝隙中伸出外筒;第一延伸型钢的第一端板分别与伸出外筒的两个第二侧板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延伸型钢以第一中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隔板的平面的方向设置;第二延伸型钢的第二端板与第四隔板固定连接,第二延伸型钢的第二中板以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四隔板的平面的方向与第四隔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第一延伸型钢与伸出外筒的两个第二侧板端部焊接,第二延伸型钢与第四隔板焊接。

14、进一步,第一端板、第一中板、第二端板和第二中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孔。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在外筒中设置了内筒和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其中,第一传力装置设置在内筒中,当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时,第一传力装置受到的是内筒转化的相反的力,而第二传力装置直接受力,所以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受力方向始终相反,从而使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过程中承载力及刚度对称一致,有效提高主体结构的后期刚度、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更大程度上的减小结构地震损失。

18、另外,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为可拆卸连接,可在支撑装置使用后单独替换,实现了支撑装置的易装配易更换的特点,有利于节省加工时间和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2)、第一传力装置(3)和第二传力装置(4),所述内筒(2)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1)中,所述第一传力装置(3)设置在所述内筒(2)中,所述第二传力装置(4)设置在所述外筒(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装置(3)和所述第二传力装置(4)为两端具有固定板的结构,所述内筒(2)为“u”形,所述内筒(2)的底板(2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第二隔板(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装置(3)与所述第二传力装置(4)规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6)、所述第三隔板(7)和所述第四隔板(8)与所述外筒(1)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为槽钢状,所述外筒(1)的两个第一侧板(11)的左右边缘均设置有沿所述外筒(1)长度方向的导轨钢条(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可拆卸设置有若干挡板(14),所述挡板(14)与所述第一侧板(11)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字型的第一延伸型钢(9)和第二延伸型钢(10),所述第一延伸型钢(9)和所述第二延伸型钢(10)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1)两端外侧,所述第一延伸型钢(9)和所述第二延伸型钢(10)共同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外筒(1)的长度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第四隔板(8)分别固定于所述外筒(1)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隔板(5)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均形成所述缝隙(12),所述内筒(2)的两个第二侧板(22)的一端能够分别从两个所述缝隙(12)中伸出所述外筒(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型钢(9)与伸出所述外筒(1)的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2)端部焊接,所述第二延伸型钢(10)与所述第四隔板(8)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一中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二中板上均开设有螺栓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中的内筒和第二传力装置设置在外筒中,第一传力装置设置在内筒中;内筒滑动设置在外筒中,内筒的一端能够伸出外筒,内筒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可拆卸连接;第一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内筒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外筒中的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可拆卸连接。由此,该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时,第一传力装置受到的是内筒转化的相反力,而第二传力装置直接受力,所以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受力方向始终相反,使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过程中承载力及刚度对称一致,更大程度上的减小结构地震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余运波,陈杰,孙伟,刘强,李祚华,田得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