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洞修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8168发布日期:2023-11-17 22: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洞修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吊洞修补工具。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新增穿楼板管道,需要对楼板进行洞口开设,埋设完成后进行修补。传统开洞修补时需要从底部搭设支撑架,施工繁杂、需登高操作且难度大、效率低,无法保证施工安全和成型质量,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洞修补工具,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吊洞修补时需要从底部搭建支撑架、施工复杂、费时费力、且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吊洞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第一螺母、第一钢圈、第二钢圈、第二螺母、第三钢圈、钢管、套管、模板;

4、所述第一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母设置在第一钢圈上方;所述第一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且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架;通过设置第一螺母将螺杆与第一钢圈牢牢固定,避免修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后装置重量突增引起装置脱落。

5、所述第二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二螺母设置在第二钢圈的下方;通过设置第二螺母对第二钢圈进行限位固定作用,通过调节第二钢圈在螺杆上的位置能够对钢管进行收缩与舒展的转换。

6、所述第三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所述钢管铰接在第三钢圈上;所述第二钢圈与钢管之间连接有多根钢丝绳;所述模板穿过螺杆放置在钢管上;所述套管穿过螺杆放置在模板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数量为3根。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通过在支架的另一端设置底板,增加装置的支撑面积,从而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钢管的数量为3根,在每根钢管与第二钢圈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钢丝绳。

10、在保证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将所述支架、钢管与钢丝绳的数量确定为3根,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材料,减轻制作成本,同时保证施工时修补工具拥有足够的稳定性与支撑力。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架以及一系列零部件共同使用;解决了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底部搭设支撑架进行吊洞修补的问题;同时将支撑架设置在吊洞上方,将操作平台从登高作业转为地面作业,可以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施工效率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吊洞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1)、第一螺母(2)、第一钢圈(3)、第二钢圈(6)、第二螺母(7)、第三钢圈(9)、钢管(10)、套管(11)、模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洞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数量为三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洞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洞修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0)的数量为三根,在每根钢管(10)与第二钢圈(6)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钢丝绳(8)。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吊洞修补工具,包括螺杆、第一螺母、第一钢圈、第二钢圈、第二螺母、第三钢圈、钢管、套管、模板;所述第一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母设置在第一钢圈上方;所述第一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且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架;所述第二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所述第二螺母与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且第二螺母设置在第二钢圈的下方;所述第三钢圈滑动安装在螺杆上;所述钢管铰接在第三钢圈上;所述第二钢圈与钢管之间连接有多根钢丝绳;所述模板穿过螺杆放置在钢管上;所述套管穿过螺杆放置在模板上;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硕,谭登进,陈红强,洪志强,黄剑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