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4828发布日期:2024-03-18 16:3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的,涉及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进行梁板结构施工时,需要采用支撑杆体系对梁板进行支撑,以保证梁板结构施工过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传统的梁支撑是直接采用钢管外侧的双十字扣件与钢管进行梁两侧相邻支撑杆结构的连接而组成梁支撑主龙骨组合。使得支撑钢管梁主龙骨的连接、调整校正、拆卸都极为麻烦,且支撑钢管一旦安装连接,其高度固定,就难以根据实际的平水高度调节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2、针对现有的支撑钢管构成的梁支撑杆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能够适应1200mm高梁支撑需求对梁板体系进行稳固支撑,同时对梁的水平位置可以随时进行轻松调节与校正。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立杆与支撑丝杆,所述支撑立杆的顶端与支撑丝杆的底端之间同轴设置有中间转接件;所述中间转接件的顶端设置有顶端双层插口,所述顶端双层插口与支撑丝杆的底端对应插接;所述中间转接件的底端设置有底端双层插口,所述底端双层插口与支撑立杆的顶端对应插接;所述支撑丝杆与支撑立杆的外侧套设有至少一组龙骨托盘组件和/或横杆转接件。

4、支撑立杆的顶端与支撑丝杆的底端通过中间转接件进行同轴连接,灵活选用不同长度的支撑立杆与支撑丝杆进行拼接,进而满足不同层高的支撑需求。中间转接件的顶端设置有顶端双层插口,支撑丝杆的底端直接插装至顶端双层插口内部,使得顶端双层插口的内层结构与支撑丝杆底端的内孔配合,使得顶端双层插口的外侧结构与支撑丝杆底端的外侧面配合,进而有效降低了支撑丝杆的摇晃幅度,提升了支撑丝杆的稳固性,同时顶端双层插口的端面与支撑丝杆的底端端面配合以限制支撑丝杆的轴向移动。支撑丝杆的外侧则套装有龙骨托盘组件和/或横杆转接件,龙骨托盘组件用于对梁板支撑体系中的龙骨进行支撑限位,横杆转接件用于与相邻的支撑杆组上的横杆连接,进而提升整体梁板支撑体系的稳固性与安全性。

5、中间转接件的底端设置有底端双层插口,支撑立杆的顶端直接与底端双层插口配合插接,底端双层插口的内层结构与支撑立杆的顶端内孔配合,底端双层插口的外层结构与支撑立杆的顶端外侧面配合,进而有效降低了支撑立杆的摇晃幅度,提升了支撑立杆的稳固性,同时底端双层插口的端面与支撑立杆的顶端端面配合以限制支撑立杆的轴向移动。

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转接件包括转接内管、转接中间管、转接外管,所述转接中间管的顶端内部同轴插装有转接内管,所述转接中间管的顶端外侧同轴套装有转接外管,所述转接内管的外管壁与转接外管的内管壁之间构成供支撑丝杆的底端插接的顶端双层插口。

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内管的顶端插装至支撑丝杆的底端内部,且转接内管的外管壁与支撑丝杆的底端的内孔壁配合;所述转接外管的顶端套设在支撑丝杆底端外侧,且转接外管的内管壁与支撑丝杆外侧面配合;所述转接中间管的顶端端面与支撑丝杆的底端端面抵触配合。

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间管的中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顶部端面与转接外管的底端端面抵触配合。

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间管的底端外侧同轴设置有中间外管,所述中间外管的内管壁与转接中间管的底端的外管壁之间构成底端双层插口,所述中间外管的内管壁与支撑立杆顶端的外侧面配合。

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龙骨托盘组件包括托盘调节螺母、龙骨支撑件,所述托盘调节螺母螺纹套装在支撑丝杆的外侧,所述龙骨支撑件滑动套设在支撑丝杆的外侧,所述龙骨支撑件的底端与托盘调节螺母的顶端抵触连接,所述龙骨支撑件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龙骨的支撑卡槽。

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横杆转接件包括滑动套设在支撑丝杆外侧的转接盘,所述转接盘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横梁转接孔和/或横梁转接槽。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转接件实现支撑立杆与支撑丝杆的同轴连接,能够根据实际支撑的层高需求,灵活更换不同长度的支撑立杆或支撑丝杆进行拼接,进而能够满足不同层高支撑的需求,适用性更加广泛;同时支撑立杆、支撑丝杆、中间转接件能够分体式拆分,使得整体支撑装置便于拆卸转运;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转接件的顶部设置顶端双层插口,通过顶端双层插口与支撑丝杆的底端便捷插接,同时通过顶端双层插口的内层结构的外径与支撑丝杆的内径配合,通过顶端双层插口的外层结构的内径与支撑丝杆的外径配合,通过顶端双层插口的端面与支撑丝杆底端端面抵触,在实现对支撑丝杆稳固支撑的同时,有效削减支撑丝杆的晃动幅度,大大提升了支撑丝杆的稳固性与承载性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转接件的底部设置底端双层插口,通过底端双层插口与支撑立杆的顶端便捷插接,同时通过底端双层插口的内层结构的外径与支撑丝立杆的内径配合,通过底端双层插口的外层结构的内径与支撑立杆的外径配合,通过底端双层插口的端面与支撑立杆顶端端面抵触,在实现支撑立杆对中间转接件进行稳固支撑的同时,有效削减支撑立杆与支撑丝杆之间的晃动幅度,大大提升了整体支撑装置的稳固性与承载性能;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丝杆或支撑立杆的外侧套装龙骨托盘组件与横杆转接件,通过龙骨托盘组件对龙骨进行支撑限位,通过横杆转接件与相邻的支撑杆结构外侧的横杆连接构成整体结构,进而有效提升了整体梁板支撑体系的稳固性与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立杆(1)与支撑丝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1)的顶端与支撑丝杆(2)的底端之间同轴设置有中间转接件(3);所述中间转接件(3)的顶端设置有顶端双层插口,所述顶端双层插口与支撑丝杆(2)的底端对应插接;所述中间转接件(3)的底端设置有底端双层插口,所述底端双层插口与支撑立杆(1)的顶端对应插接;所述支撑丝杆(2)与支撑立杆(1)的外侧套设有至少一组龙骨托盘组件(4)和/或横杆转接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接件(3)包括转接内管(31)、转接中间管(32)、转接外管(33),所述转接中间管(32)的顶端内部同轴插装有转接内管(31),所述转接中间管(32)的顶端外侧同轴套装有转接外管(33),所述转接内管(31)的外管壁与转接外管(33)的内管壁之间构成供支撑丝杆(2)的底端插接的顶端双层插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内管(31)的顶端插装至支撑丝杆(2)的底端内部,且转接内管(31)的外管壁与支撑丝杆(2)的底端的内孔壁配合;所述转接外管(33)的顶端套设在支撑丝杆(2)底端外侧,且转接外管(33)的内管壁与支撑丝杆(2)外侧面配合;所述转接中间管(32)的顶端端面与支撑丝杆(2)的底端端面抵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中间管(32)的中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凸缘(321),所述限位凸缘(321)的顶部端面与转接外管(33)的底端端面抵触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中间管(32)的底端外侧同轴设置有中间外管(34),所述中间外管(34)的内管壁与转接中间管(32)的底端的外管壁之间构成底端双层插口,所述中间外管(34)的内管壁与支撑立杆(1)顶端的外侧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托盘组件(4)包括托盘调节螺母(41)、龙骨支撑件(42),所述托盘调节螺母(41)螺纹套装在支撑丝杆(2)的外侧,所述龙骨支撑件(42)滑动套设在支撑丝杆(2)的外侧,所述龙骨支撑件(42)的底端与托盘调节螺母(41)的顶端抵触连接,所述龙骨支撑件(42)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龙骨的支撑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转接件(5)包括滑动套设在支撑丝杆(2)外侧的转接盘(51),所述转接盘(51)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横梁转接孔和/或横梁转接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板共用组合丝杠支撑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立杆与支撑丝杆,所述支撑立杆的顶端与支撑丝杆的底端之间同轴设置有中间转接件;所述中间转接件的顶端设置有顶端双层插口,所述顶端双层插口与支撑丝杆的底端对应插接;所述中间转接件的底端设置有底端双层插口,所述底端双层插口与支撑立杆的顶端对应插接;所述支撑丝杆与支撑立杆的外侧套设有至少一组龙骨托盘组件和/或横杆转接件;本技术能够适应1200mm高梁支撑需求对梁板体系进行稳固支撑,同时对梁的水平位置可以随时进行轻松调节与校正。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快易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