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5322发布日期:2023-12-21 09:3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环境节能,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


背景技术:

1、屋顶通风器作为避风型自然通风技术开发应用至今已有近30年。目前的一部分屋顶通风器是直接在其顶部开设可开启闭合的通风组件进行通风,另一部分屋顶通风器是在其两侧开设可开启闭合的通风组件进行通风。针对侧面设置通风组件的屋顶通风器,其在遇到既刮风又下雨的天气或者其他极端天气时,其他极端天气包括能够在通风组件表面产生冰冻或雪堆积的情况,即使通风组件关闭,雨水也有可能沿着通风组件的框架内渗至屋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应用于条型屋顶通风器上,包括可开启和关闭的通风组件、用于连接通风组件的框架,

3、框架的两侧端面与屋顶通风器的骨架连接,框架底部设有内置排水槽,内置排水槽底部的外侧板上设有排水孔,通风组件悬设于内置排水槽的上方。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板、内置排水槽组件,第一型材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一根第二型材,且第一型材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二型材的上侧端部连接,两根第二型材与骨架连接,内置排水槽组件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二型材的下侧端部连接,第二型材的外侧面与内置排水槽组件中的外侧板的外侧面之间连接连接板,通过连接板的设置有效的增强框架的结构强度。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孔避开第二型材、连接板以及第二型材和连接板的延伸线设置,有效的降低排水孔的设置对框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置排水槽组件包括外侧板、底板、后侧板以及辅助侧板,外侧板、底板、后侧板以及辅助侧板围合形成开口向上的内置排水槽,通风组件外侧端面对应框架设置密封件,密封件的设置保证通风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密封效果。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置排水槽组件还包括辅助板,辅助板对应通风组件设置于外侧板的上端部,通风组件关闭,辅助板下方的通风组件与外侧板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所在高度大于排水孔所在高度,保证排水孔的排水效果。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辅助板的底面抵接,进一步的提升通风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密封效果,降低水内渗的几率。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风组件包括窗体以及设置于窗体上的透明封板,窗体的顶部与框架铰接,辅助板对应透明封板设置,窗体底部的底部框体设置于辅助板的下方,底部框体与外侧板之间设有密封件,透明封板的设置在通风组件关闭时能保证密封效果,也可以增强透光性,保证通风组件的采光通风的效果。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板与窗体对应设置,有效的避免连接板影响透明封板的采光效果。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孔外侧通过引水装置连接屋顶通风器的泛水板,引水装置上与泛水板连接的一侧端部所在高度小于排水孔所在高度,通过排水孔外侧安装的引水装置便可将渗入至排水槽内的水引出至屋顶通风器的泛水板上进行排出,有效的降低水沿通风组件的底部框架渗入屋内的几率。

12、本实用新型叙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13、结构简单,结构稳定,在不影响屋顶通风器的通风采光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沿通风组件内渗的水进入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应用于条型屋顶通风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启和关闭的通风组件、用于连接通风组件的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型材(101)、第二型材(102)、连接板(103)、内置排水槽组件,第一型材(101)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一根第二型材(102),且第一型材(101)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二型材(102)的上侧端部连接,两根第二型材(102)与骨架连接,所述内置排水槽组件的两侧端部分别与两根第二型材(102)的下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型材(102)的外侧面与内置排水槽组件中的外侧板(104)的外侧面之间连接连接板(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排水孔(105)避开第二型材(102)、连接板(103)以及第二型材(102)和连接板(103)的延伸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排水槽组件包括外侧板(104)、底板(108)、后侧板(109)以及辅助侧板(110),所述外侧板(104)、底板(108)、后侧板(109)以及辅助侧板(110)围合形成开口向上的内置排水槽,所述通风组件外侧端面对应所述框架设置密封件(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排水槽组件还包括辅助板(107),所述辅助板(107)对应所述通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外侧板(104)的上端部,所述通风组件关闭,所述辅助板(107)下方的通风组件与外侧板(104)之间设有密封件(202),所述密封件(202)所在高度大于所述排水孔(105)所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02)的顶部与所述辅助板(107)的底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窗体(2)以及设置于窗体(2)上的透明封板(3),所述窗体(2)的顶部与所述框架铰接,所述辅助板(107)对应所述透明封板(3)设置,所述窗体(2)底部的底部框体(201)设置于所述辅助板(107)的下方,所述底部框体(201)与所述外侧板(104)之间设有密封件(2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板(103)与窗体(2)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105)外侧通过引水装置连接屋顶通风器的泛水板,引水装置上与泛水板连接的一侧端部所在高度小于排水孔(105)所在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应用于条型屋顶通风器上,包括可开启和关闭的通风组件、用于连接通风组件的框架,框架的两侧端面与屋顶通风器的骨架连接,框架底部设有内置排水槽,内置排水槽底部的外侧板上设有排水孔,通风组件悬设于内置排水槽的上方,通过该设计能够有效的将沿通风组件下渗的水及时排除,避免水内渗至屋内。内置排水槽上方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下方的框架与通风组件之间设置密封件以提升了通风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密封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屋顶通风器用侧面通风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稳固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姜锋,朱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莱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