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0182发布日期:2023-12-30 03:2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属于建筑施工。


背景技术:

1、整体钢平台模架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该技术以液压系统为动力,通过筒架支撑系统与钢柱爬升系统的交替支撑于剪力墙实现爬升,从而为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提供全封闭的作业空间。在施工全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爬升机位支撑点位于机电洞口上方位置或双连梁位置的情况,若机电洞口上方与立柱支撑点间的混凝土高度过小或双连梁高度过小,不能满足爬升立柱支撑要求,则存在混凝土结构开裂或变形过大的风险,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解决方法多是通过在洞口内或双连梁间浇筑混凝土临时支撑柱或设置钢临时支撑,对其进行加固、支撑防护,以满足爬升立柱的支撑要求。这些措施无法周转,且后期需要耗费人工凿除,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机电洞口上方与立柱支撑点间的混凝土高度过小或双连梁高度过小,不能满足爬升立柱支撑要求,存在混凝土结构开裂或变形过大的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所述顶撑装置包括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

4、上顶撑支座包括第一顶撑柱,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顶撑柱顶部和底部的第一顶撑板和第一连接板;

5、下顶撑支座包括第二顶撑柱,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二顶撑柱顶部和底部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顶撑板;

6、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相匹配的螺栓孔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7、进一步,所述第一顶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顶撑板的尺寸大于第一顶撑柱的横断面尺寸;

8、所述第一顶撑柱外壁与第一顶撑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

9、进一步,所述第二顶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顶撑板的尺寸大于第二顶撑柱的横断面尺寸;

10、所述第二顶撑柱外壁与第二顶撑板之间设置有加劲板。

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能够在钢平台爬升立柱支撑位置混凝土高度过小时,顺利将爬升立柱作用的竖向载荷传递给下方剪力墙,可有效防止支撑位置混凝土结构开裂或变形过大,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将顶撑装置分为螺栓连接的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在拆除螺栓后,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交界面错位移动,从而便于将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从洞口内取出,具有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循环使用、适应性好、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所述顶撑装置包括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上顶撑支座包括第一顶撑柱、第一顶撑板和第一连接板;下顶撑支座包括第二顶撑柱、第二连接板和第二顶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周转式洞口顶撑装置能够顺利将洞口上方的竖向载荷传递给洞口下方结构,可有效防止支撑位置混凝土结构开裂或变形过大,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倾斜设置,拆除螺栓后,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沿交界面错位移动,便于将上顶撑支座和下顶撑支座从洞口内取出,具有安装、拆卸方便、能够循环使用、适应性好、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凤,张利锋,朱海峰,扶新立,顾剑斌,马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