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9493发布日期:2024-01-16 11:2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防渗漏修补,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快捷、低成本、作业效率高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


背景技术:

1、在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在外墙上安装爬架或螺杆等装置,以便作业人员到达预定高度并进行施工作业,这样一来,在施工作业后期拆除爬架及螺杆后,建筑外墙上将留下固定爬架和螺杆时预留的孔洞,建筑修补阶段需要对此类孔洞进行封堵修补,以保证建筑外墙的美观并防止孔洞处漏水。目前,行业内常见的结构孔洞封堵做法是,首先沿套管周边开凿20mm宽、20mm深的喇叭口,随后取出套管冲洗干净;在底部使用100x100mm模板封堵洞口,使用钢管回顶;浇筑c30细石混凝土(微膨胀),使用细钢筋捣匀收面;拆除底部模板及钢管,底部刮一遍水泥砂浆收面。上述结构孔洞封堵方法存在孔洞修补处易开裂渗漏问题,另外需投入大量模板和钢管等周转材进行施工,施工复杂、成本较高、作业效率低,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工,进一步增大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施工快捷、低成本、作业效率高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

2、一种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包括锥台状的胶塞主体以及用于在受热时熔化以填充胶塞与结构孔洞之间缝隙的防水头,所述胶塞主体包括用于与结构孔洞底部配合的大径端以及用于与结构孔洞顶部配合的小径端,所述大径端的直径大于结构孔洞的内径,小径端的直径小于结构孔洞的直径,小径端上背向大径端的一面开设有插孔,防水头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轮廓形状与插孔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塞主体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头采用固体防水胶制成。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径端的直径与结构孔洞的内径差介于0-5mm之间,所述小径端的直径与结构孔洞的内径差介于0-5mm之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孔为圆孔,所述凸起为圆柱结构。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凸起为外轮廓形状与插孔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的多棱柱结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头的直径与小径端的直径相同。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塞主体的高度大于防水头的高度。

10、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将胶塞主体设计为锥台状结构并使胶塞主体的大径端直径大于结构孔洞的内径,通过胶塞主体的大径端封堵结构孔洞的底部,防水头在受热熔化后封堵胶塞主体与结构孔洞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对结构孔洞顶部和底部的全面封堵,在对结构孔洞封堵的同时,可实现对结构孔洞的防渗漏,使用时仅需嵌装在结构孔洞处并对防水头加热即可,其施工快捷,施工效率大幅提升,无需投入大量人力及周转材料,降低了作业难度及作业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台状的胶塞主体以及用于在受热时熔化以填充胶塞与结构孔洞之间缝隙的防水头,所述胶塞主体包括用于与结构孔洞底部配合的大径端以及用于与结构孔洞顶部配合的小径端,所述大径端的直径大于结构孔洞的内径,小径端的直径小于结构孔洞的直径,小径端上背向大径端的一面开设有插孔,防水头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外轮廓形状与插孔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主体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头采用固体防水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端的直径与结构孔洞的内径差介于0-5mm之间,所述小径端的直径与结构孔洞的内径差介于0-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圆孔,所述凸起为圆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凸起为外轮廓形状与插孔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的多棱柱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头的直径与小径端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主体的高度大于防水头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程防渗漏修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施工快捷、低成本、作业效率高的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该防渗漏的结构孔洞封堵胶塞包括锥台状的胶塞主体以及用于在受热时熔化以填充胶塞与结构孔洞之间缝隙的防水头,胶塞主体包括用于与结构孔洞底部配合的大径端以及用于与结构孔洞顶部配合的小径端,大径端的直径大于结构孔洞的内径,小径端的直径小于结构孔洞的直径,小径端上背向大径端的一面开设有插孔,防水头的底部设有与插孔插接配合的凸起,凸起的外轮廓形状与插孔的内轮廓形状相适应。

技术研发人员:黄毫春,陈龙,危康,范立雄,赵结红,黄锋,罗敏优,张威扬,夏月明,张佳慧,杨伟旗,王柯,黄智明,李锡锋,徐铭浩,罗嵩,王乾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五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