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文档序号:35850166发布日期:2023-10-25 19:0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本技术涉及快装房屋,尤其涉及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1、折叠房屋作为新型结构的模块化、一体化等结构,具有运输方便,搭建方便,搭建速度快、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方舱、活动板房等临时住所场景。但是,目前的这地房屋大都是铝合金、轻钢等金属板房,这样的折叠房屋虽然质量轻,运输方便,成本也低,但是其隔热、隔音、密封、防潮等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极大的困扰。

2、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折叠房屋也开始面世,如申请号cn202210209614.5 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房屋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底板,前后两端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旋转安装组件,两端所述旋转安装组件上转动安装有前后墙板,其中一部分所述旋转安装组件安装于顶部异形钢构件上,所述顶部异形钢构件对应底部异形钢构件,每个所述顶部异形钢构件相交处固定连接有顶部角头,每个所述顶部角头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又如申请号cn200320131132.5公开了一种尽量减小运输体积和装配时间的可折叠房屋组合。该组合包括一个矩形底板,一个前墙,一个后墙,两个旋转连接于底板的侧墙以及两个旋转连接于两个侧墙的屋顶半面等组成;所有的墙和屋顶都有一个面板以及固定于面板的补强板;铰链被置于补强板之间用以旋转;螺钉和螺帽用于装配墙和屋顶;面板延伸覆盖补强板,以提供密封的效果。还有一些推拉式结构的折叠房屋等。

3、现有技术虽然实现混凝土房屋的模块化拼装、折叠结构等,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地板、顶板等都非常重,即便是使用轻质混凝土,质量也比较重;因此,目前的折叠房屋在展开过程中,都需要借助吊车等起吊工具,将顶板吊起或者将整体立起,才能实现将房屋顺利展开或推拉开。这样的结构,对于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的环境,如高原地区等,尤其是吊车等起吊工具无法到达的环境,则非常不适用;并且,现有的折叠房屋结构,在展开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尤其是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也非常麻烦,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折叠房屋重量大,需要起吊工具且多人配合才能展开,各部件锁紧固定也不方便,结构稳定性差,展开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结构进一步优化,并且只需要2-4个人即可完成装配及展开作业,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前侧转动连接,并能够翻转至于底板贴合;后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并能翻转至于前墙板贴合;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

3、进一步的,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设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4、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剪叉形升降臂;在底板一端的下安装座的一端和顶板另一端的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传动丝杆,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驱动机构与丝杆的端部相连;在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丝杆螺母,直线导轨上滑动配合设有两滑块,其中一滑块与丝杆螺母相连;剪叉形升降臂的两上端和两下端分别上安装座上的两滑块和下安装座上的两滑块转动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其电机轴与传动丝杆相连。

6、进一步的,在底板上侧面的后侧,设有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高度与前墙板的高度一致,所述后墙板与该第一垫块转动连;在底板上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与前墙板与后墙板重叠后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墙板与该第二垫块转动连接;在顶板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所述上墙板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包括由金属板加工形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金属骨架,并填充有聚氨酯隔热层。

8、进一步的,在侧墙板的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上墙板与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与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和后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前墙板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两侧墙板以及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

10、进一步的,在顶板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锚钉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2、1、结构简单,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按照设计结构铺设并连接即可,整个过程2-4人即可完成,组装非常方便、快捷,能有效提高房屋搭建效率。

13、2、房屋的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拼装、搭建完成后,在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通过顶升机构能够自动实现顶升,无需起吊设备,展开更加方便,能有效提高展开效率。

14、3、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采用金属薄板外壳,内填充聚氨酯隔热层,这样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并且隔热、隔音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前侧转动连接,并能够翻转至于底板贴合;后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并能翻转至于前墙板贴合;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下安装座,所述顶升机构设于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剪叉形升降臂;在底板一端的下安装座的一端和顶板另一端的上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传动丝杆,在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上均设有直线导轨,所述驱动机构与丝杆的端部相连;在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丝杆螺母,直线导轨上滑动配合设有两滑块,其中一滑块与丝杆螺母相连;剪叉形升降臂的两上端和两下端分别上安装座上的两滑块和下安装座上的两滑块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其电机轴与传动丝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侧面的后侧,设有第一垫块,该第一垫块的高度与前墙板的高度一致,所述后墙板与该第一垫块转动连;在底板上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与前墙板与后墙板重叠后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墙板与该第二垫块转动连接;在顶板下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垫块,所述上墙板与该第三垫块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均包括由金属板加工形成的外壳,在外壳内设有金属骨架,并填充有聚氨酯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墙板的上墙板与下墙板之间,上墙板与第三垫块之间,下墙板与第二垫块之间,前墙板和后墙板与底板和顶板之间,以及前墙板和后墙板与侧墙板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两侧墙板以及后墙板和两侧墙板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板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抗风索,所述抗风索的一端与顶板相连,另一端与地面锚钉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顶升折叠房屋结构,包括底板、前墙板、后墙板、两侧墙板以及顶板;所述前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后墙板与底板转动连接;两侧墙板均为折叠板结构,其包括上墙板和下墙板,所述下墙板的下侧与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且下墙板能翻转至于后墙板贴合,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转动连接,翻转后上墙板和下墙板的外侧能够贴合,上墙板的上侧与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反转后上墙板内侧能够与顶板贴合;在顶板和底板同一端之间设有顶升机构。本技术只需要2‑4个人即可完成装配及展开作业,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也更方便,整体稳定性能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聂诗东,孙涛,刘敏,王辉,胡强桂,杨秀明,黄永志,成鑫磊,李林,何小涌,陈永庆,刘晓英,姚未来,郭莹,雷屹欣,任俊儒,杨朝山,周智伟,肖倩,翟影,黄淼,李德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