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卸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6839发布日期:2023-12-21 10:0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卸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配重型结构物混凝土卸装,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卸料斗,特别适用于高空超重特殊混凝土。


背景技术:

1、基础建设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结构物,如配重型结构物,需要浇筑超重的特殊混凝土。这种特殊混凝土不能使用天泵或地泵进行浇筑,只能通过吊车吊装浇筑,而常规的卸料斗装置均为水平阀门。当浇筑为超重特殊混凝土时,水平阀门劳动强度大,同时每次浇筑需至少4名工人轮换对水平阀门进行操作,耗费人力。同时特殊混凝土容重大,对卸装阀门压力大,导致打开阀门的难度,增加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卸料斗,提高混凝土卸装的效率,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并且缩短了施工工期。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包括料斗、阀门和支腿,所述料斗下方开设有卸料口,所述料斗四面均焊有吊耳,所述卸料口为三块侧板合围而成的u形口,卸料口在远离u形开口的一端下部设置有与阀门配合的横杆;所述阀门为由圆弧形顶板与两块直角扇形侧板合围而成的弧形阀门,圆弧形顶板内侧焊有长棍状把手,两块直角扇形侧板下端靠近圆弧形顶板的连接端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横杆配合的缺口;所述两块直角扇形侧板直角端与卸料口开口端下部通过铰接连为一体,通过上下转动长棍状把手开合卸料口。

3、优选的,所述料斗为方形口料斗。

4、优选的,所述支腿为由四根方钢支腿组成且上中下部均通过槽钢连接的钢结构支腿。

5、优选的,所述支腿上中部通过四根槽钢连接,支腿下部通过三根槽钢连接,在长棍状把手的一侧不设置槽钢。

6、优选的,所述吊耳均焊接于料斗内侧上端中央。

7、优选的,所述卸料口三侧面与料斗连接处均设置有三角形加强肋板。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与卸料口配合的阀门,只需一名工人转动把手打开阀门进行卸装,劳动强度小,节省人力、物力,工作效率高。本装置特别适用于超重特殊混凝土施工,相较于常规卸料斗装置,使用时更节约人力物力,该装置的使用范围大。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包括料斗(1)、阀门(2)和支腿(3),所述料斗(1)下方开设有卸料口(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四面均焊有吊耳(4),所述卸料口(101)为三块侧板合围而成的u形口,卸料口(101)在远离u形开口的一端下部设置有与阀门(2)配合的横杆(102);所述阀门(2)为由圆弧形顶板(202)与两块直角扇形侧板(203)合围而成的弧形阀门,圆弧形顶板(202)内侧焊有长棍状把手(201),两块直角扇形侧板(203)下端靠近圆弧形顶板(202)的连接端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横杆(102)配合的缺口(204);所述两块直角扇形侧板(203)直角端与卸料口(101)开口端下部通过铰接连为一体,通过上下转动长棍状把手(201)开合卸料口(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为方形口料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3)为由四根方钢支腿组成且上中下部均通过槽钢连接的钢结构支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3)上中部通过四根槽钢连接,支腿(3)下部通过三根槽钢连接,在长棍状把手(201)的一侧不设置槽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4)均焊接于料斗(1)内侧上端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101)三侧面与料斗(1)连接处均设置有三角形加强肋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卸料斗,包括料斗、阀门和支腿;料斗四面均焊有吊耳;卸料口为三块侧板合围而成的U形口,卸料口在远离U形开口的一端下部设置有与阀门配合的横杆;阀门为由圆弧形顶板与两块直角扇形侧板合围而成的弧形阀门,圆弧形顶板内侧焊有长棍状把手,两块直角扇形侧板下端靠近圆弧形顶板的连接端的一侧开设有一与横杆配合的缺口;两块直角扇形侧板直角端与卸料口开口端下部通过铰接连为一体,通过上下转动长棍状把手开合卸料口。通过与卸料口配合的阀门,只需一名工人转动把手打开阀门进行卸装,劳动强度小,节省人力、物力,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邢盘生,李定鑫,李广淼,黄亮,王乐汇,郑作铀,何超,冯连军,王和,刘洲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