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2071发布日期:2024-01-26 23:1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具体为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1、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特点,因此常常出现在大跨度空间结构、轻型门式结构当中;轻钢结构工业建筑的维护体系由最外侧的压型彩板和内侧主刚架、山墙抗风柱、檩条等主次结构组成,而檩条作为连接外墙板构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在公告号为cn21778291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墙面檩条安装支撑工具,包括第一支撑板、内管、外管、固定板、斜撑杆、第二支撑板和第一螺栓,第一支撑板与内管的端部连接,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内管上套装有外管,外管的端部与固定板连接,外管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斜撑杆,斜撑杆的端部与第二支撑板铰接,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将外管和内管连接,该装置中,第一支撑板与上侧檩条相抵,固定板与下侧檁条相抵,并设置有斜撑杆,保证了对上侧檩条支撑的稳定性,防止上侧檁条发生下挠,提高了檁条安装的质量,从而保证后续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但是存在着不足:在对上侧檁条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时,需要向上拉动内管,使得内管上的第一安装孔与外管上的第二安装孔对齐之后,再使用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使用螺母进行紧固,这种方式导致上侧檁条的位置只能在固定间隔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需要反复拆卸安装螺栓螺母,操作繁琐,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解决了上侧檁条的位置只能在固定间隔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需要反复拆卸安装螺栓螺母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包括下侧檩条和上侧檩条,所述下侧檩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表面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上连接板,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转动把手,所述下连接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箱,所述转动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棘轮组件,所述转动轴的表面通过啮合组件带动旋转轴转动,所述旋转轴的表面通过带动组件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箱的表面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表面通过滑动组件与上连接板连接。

3、优选的,所述棘轮组件包括棘齿轮,所述棘齿轮的表面与转动轴的表面贯穿固定,所述支撑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动板。

4、优选的,所述啮合组件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与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

5、优选的,所述带动组件包括带动齿轮,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与带动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开设有齿槽。

6、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表面与滑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

8、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转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齿轮转动,带动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齿槽带动支撑柱升降,支撑柱带动上连接板升降,同时上连接板带动支撑杆运动,上连接板带动上侧檩条运动,从而可以使得上侧檩条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高度的调节,避免了上侧檩条的位置只能在固定间隔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情况,并且不需要反复拆卸安装螺栓螺母,操作简单方便。

11、(2)、该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通过转动轴带动棘齿轮和主动齿轮转动,顺时针转动时限位块在棘齿轮的表面滑动,不会阻挡棘齿轮转动,按动按动板带动限位块转动,使得限位块与棘齿轮不卡接时可逆时针转动棘齿轮,从而可以避免上侧檩条运动到需要的位置后由于重力导致下降移动的情况,提高了檁条安装的质量,保证后续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技术特征:

1.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包括下侧檩条(1)和上侧檩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檩条(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3),所述下连接板(3)的表面通过支撑机构(5)连接有上连接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组件(55)包括棘齿轮(551),所述棘齿轮(551)的表面与转动轴(54)的表面贯穿固定,所述支撑箱(5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块(552),所述限位块(55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动板(5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56)包括主动齿轮(561),所述主动齿轮(561)的表面与转动轴(54)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5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5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组件(57)包括带动齿轮(571),所述旋转轴(510)的表面与带动齿轮(57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1)的表面开设有齿槽(5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58)包括支撑杆(581),所述支撑箱(5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82),所述连接杆(582)的一端与支撑杆(581)的一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59)包括滑动块(591),所述滑动块(591)的表面与滑动板(5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4)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59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包括下侧檩条和上侧檩条,所述下侧檩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下连接板的表面通过支撑机构连接有上连接板,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转动把手,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该基于钢结构的檩条支撑连接机构,通过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转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带动齿轮转动,带动齿轮通过与之啮合的齿槽带动支撑柱升降,支撑柱带动上连接板升降,同时上连接板带动支撑杆运动,上连接板带动上侧檩条运动,从而可以使得上侧檩条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任意高度的调节,避免了上侧檩条的位置只能在固定间隔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情况,并且不需要反复拆卸安装螺栓螺母,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龙,潘思婷,陈楷燕,陆周祥,张朝建,曾泽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五羊钢结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