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3966发布日期:2024-03-06 16:5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


背景技术:

1、目前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在普及阶段,较多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方法还不成熟,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大多数采用装配的构件为叠合板和非结构构件,竖向抗震构件由于节点形式的不够成熟或者过于复杂,导致目前的应用仍然不够广泛;装配式混凝土后浇整体式结构与现浇高强混凝土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全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与前两者相比,抗震性能比较弱;全预应力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比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自复位能力强,但是耗能能力不足,在地震过后结构的残余变形很小,震后不易修复。若将两者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预应力装配式节点,将显著提高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应力筋、加固钢板、预制梁和加固角钢,所述预制梁上部设置有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形状为“l”形,所述加固钢板前端设置两个翼板,且翼板上设置预应力筋孔道,所述加固角钢位于预制梁侧面及底面,所述加固角钢形状为“l”形,所述预制梁靠近节点一侧上表面设置两个预留锚固槽,所述预留锚固槽靠近预制柱一侧设置预留孔道,且内穿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外侧套设置有预应力筋锚固夹片和预应力筋锚固套筒,所述预制梁侧面与底面的加固角钢通过高强螺栓穿过预留高强螺栓孔至预制柱对侧立面进行固定。

3、优选的,所述预制梁上的预留锚固槽槽口宽度为预制梁宽度的1/4,两个所述预留锚固槽间距为预制梁宽度的1/4,所述预留锚固槽中靠近预制柱一侧的槽壁倾斜角度为60°,且长度与宽度相同,另一侧槽壁倾斜角度为30°。

4、优选的,所述加固钢板前端设置的翼板与加固钢板为一体式加工,两个翼板的中心间距与两个预留锚固槽中心间距一致,两个翼板的尺寸、下倾角度与预留锚固槽中靠近预制柱的槽壁尺寸、下倾角度一致。

5、优选的,所述预制梁侧面、底面的加固角钢连接成整体。

6、优选的,所述加固钢板、加固角钢的“l”形结构高度与宽度一致,尺寸宜为1/5-1/4梁宽。

7、优选的,所述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的厚度为15mm。

8、优选的,所述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相互搭接。

9、优选的,所述预制梁两侧及底面加固角钢分别设置两个高强螺栓,所述高强螺栓的长度大于预制柱的厚度和两个加固角钢的厚度之和。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通过预应力筋与加固钢板和加固角钢的共同作用,可大幅度提高装配式抗震节点的抗震性能。

12、2、本实用新型的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安装及更换均简便易操作,提高了该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的应用广度;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均可实现材料重复利用,符合绿色施工发展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包括预制柱(1)、预应力筋(3)、加固钢板(2)、预制梁(6)和加固角钢(8),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6)上部设置有加固钢板(2),所述加固钢板(2)形状为“l”形,所述加固钢板(2)前端设置两个翼板,且翼板上设置预应力筋孔道(10),所述加固角钢(8)位于预制梁(6)侧面及底面,所述加固角钢(8)形状为“l”形,所述预制梁(6)靠近节点一侧上表面设置两个预留锚固槽(9),所述预留锚固槽(9)靠近预制柱(1)一侧设置预留孔道,且内穿预应力筋(3),所述预应力筋(3)外侧套设置有预应力筋锚固夹片(4)和预应力筋锚固套筒(5),所述预制梁(6)侧面与底面的加固角钢(8)通过高强螺栓(7)穿过预留高强螺栓孔(11)至预制柱(1)对侧立面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6)上的预留锚固槽(9)槽口宽度为预制梁(6)宽度的1/4,两个所述预留锚固槽(9)间距为预制梁(6)宽度的1/4,所述预留锚固槽(9)中靠近预制柱(1)一侧的槽壁倾斜角度为60°,且长度与宽度相同,另一侧槽壁倾斜角度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板(2)前端设置的翼板与加固钢板(2)为一体式加工,两个翼板的中心间距与两个预留锚固槽(9)中心间距一致,两个翼板的尺寸、下倾角度与预留锚固槽(9)中靠近预制柱(1)的槽壁尺寸、下倾角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6)侧面、底面的加固角钢(8)连接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板(2)、加固角钢(8)的“l”形结构高度与宽度一致,尺寸宜为1/5-1/4梁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板(2)与加固角钢(8)的厚度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钢板(2)与加固角钢(8)相互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6)两侧及底面加固角钢(8)分别设置两个高强螺栓(7),所述高强螺栓(7)的长度大于预制柱(1)的厚度和两个加固角钢(8)的厚度之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包括预制柱、预应力筋、加固钢板、预制梁和加固角钢,所述预制梁上部设置有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形状为“L”形,所述加固钢板前端设置两个翼板,且翼板上设置预应力筋孔道,所述加固角钢位于预制梁侧面及底面,所述加固角钢形状为“L”形,所述预制梁靠近节点一侧上表面设置两个预留锚固槽,本技术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通过预应力筋与加固钢板和加固角钢的共同作用,可大幅度提高装配式抗震节点的抗震性能,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安装及更换均简便易操作,提高了该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抗震节点的应用广度;加固钢板与加固角钢均可实现材料重复利用,符合绿色施工发展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君,韩继亮,王召伟,袁熙增,刘学彬,朱礼师,李涛,吕庆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