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7259发布日期:2024-02-26 16:4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在房子建造工程完工后,因为建筑材料固化需要时间,在承受力没有完全发挥时,墙面需要用支撑结构对其进行支撑,当建筑材料的承受力发挥后,再将支撑结构拆除。

2、一般多是使用长木或桩体对墙面进行支撑。

3、然而,长木或桩体与墙面接触面积较小,支撑的稳定性较差,而且无法适应不同高度的墙面进行固定,导致局限性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根据不同高度、尺寸的墙面进行高度调节,提高了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移动机构与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的顶端,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伸缩组件、支撑柱以及支撑组件,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支撑柱沿着所述移动机构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伸缩组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均与所述移动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所述伸缩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组件与待支撑墙面抵接的一端的高度;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机构移动。

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套筒、滑杆以及限位杆,所述套筒的底端与所述移动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插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滑杆的顶端沿着所述套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滑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滑杆能够沿着所述套筒滑动;所述滑杆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着所述滑杆的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所述套筒的顶端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套筒的径向延伸,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套筒的空腔连通;当所述滑杆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插设于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限位孔内。

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与支撑板,所述滑杆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待支撑墙面抵接。

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组件以及两个稳固组件,两个所述稳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的顶端;所述稳固组件的底端用于与地面抵接。

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箱体、转动单元以及滑动单元,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沿着所述移动机构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动孔与所述箱体的腔体连通,所述转动单元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转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所述转动单元的顶端穿过所述转动孔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所述转动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插设于所述箱体内的所述滑动单元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顶端与所述转动单元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底端与所述滑动单元的顶端铰接,所述滑动单元能够沿着所述箱体滑动。

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滑板以及至少两对转动轮,所述滑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滑槽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插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两对所述转动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的底面,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至少两对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转动轮一一对应设置;当所述移动机构移动时,所述转动轮穿出所述出口至所述箱体外部。

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双向螺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穿过所述转动孔插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所述转杆的顶端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转动孔外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双向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双向螺杆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所述转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驱动所述连接单元的顶端沿着所述双向螺杆滑动,所述连接单元推动所述滑板沿着所述滑槽滑动。

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稳固组件包括套管、安装单元以及固定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的外壁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单元的一端插拔连接,所述固定锥穿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固定锥的尖端用于与底面抵接。

1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装置,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插拔块以及两个伸缩单元,所述插拔块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伸缩单元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凹槽内,所述套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套管的腔体连通;当所述套管与所述安装单元连接时,所述插拔块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过孔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所述伸缩单元的底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伸缩单元的顶端穿过所述过孔沿着至外部,所述插拔块的另一端沿着所述套管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至所述套管外部,所述插拔块的伸出端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锥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移动机构与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的顶端,调节机构的一侧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调节机构包括伸缩组件、支撑柱以及支撑组件,伸缩组件与支撑柱沿着移动机构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移动机构上,伸缩组件的底端与支撑柱的底端均与移动机构的顶端连接,伸缩组件的顶端与支撑柱的顶端均与支撑组件铰接,支撑组件的一端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伸缩组件用于调节支撑组件与待支撑墙面抵接的一端的高度;移动机构用于带动调节机构移动;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根据不同高度、尺寸的待支撑墙面对伸缩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与传统的支撑机构相比,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与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套筒、滑杆以及限位杆,所述套筒的底端与所述移动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插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滑杆的顶端沿着所述套筒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滑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滑杆能够沿着所述套筒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与支撑板,所述滑杆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壁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用于与所述待支撑墙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组件以及两个稳固组件,两个所述稳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组件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箱体、转动单元以及滑动单元,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沿着所述移动机构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转动孔与所述箱体的腔体连通,所述转动单元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转动单元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所述转动单元的顶端穿过所述转动孔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滑板以及至少两对转动轮,所述滑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对应设置,所述滑槽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插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滑槽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双向螺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穿过所述转动孔插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所述转杆的顶端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转动孔外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双向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箱体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双向螺杆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组件包括套管、安装单元以及固定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的外壁连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单元的一端插拔连接,所述固定锥穿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上,所述固定锥的尖端用于与底面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插拔块以及两个伸缩单元,所述插拔块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伸缩单元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凹槽内,所述套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套管的腔体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移动机构与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的顶端,调节机构的一侧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调节机构包括伸缩组件、支撑柱以及支撑组件,伸缩组件与支撑柱沿着移动机构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移动机构上,伸缩组件的底端与支撑柱的底端均与移动机构的顶端连接,伸缩组件的顶端与支撑柱的顶端均与支撑组件铰接,支撑组件的一端用于与待支撑墙面抵接;伸缩组件用于调节支撑组件与待支撑墙面抵接的一端的高度;移动机构用于带动调节机构移动;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根据不同高度、尺寸的待支撑墙面对伸缩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与传统的支撑机构相比,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晓楠,李佳伟,孙鹏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