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及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0833发布日期:2024-02-20 20:2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及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及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1、随着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建筑采用预制件进行施工,即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预制叠合楼板,是指在工厂预先生产的混凝土楼板,并最终由预制板+现浇层(现场浇筑)叠合而成,因设计构造要求,叠合板与叠合板之间的预留的缝隙称为“板带”,板带与叠合板现浇层一起浇筑。叠合板的传统施工方法是:板底支撑架搭设→吊装叠合板→绑扎板面钢筋→浇筑现浇层,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2、1、叠合板之间存在板带,在吊装叠合板时,全靠工人目测板的水平位置,板与板之间难以排列整齐。

3、2、在现场浇筑现浇层时,需要控制现浇层厚度,而现有技术中现浇层厚度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钢钎等物体插入已浇筑部位进行测量,误差较大,并且单点测量不具备参考性,也需人手多次测量;或者是在浇筑面的柱钢筋之间拉线,然后使用尺子从线往下测量至浇筑面标高,但是刮风等因素会导致棉线变形,测量结果不准确。

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方便定位以及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的装置和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定位以及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及叠合楼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局部预埋于预制板内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支撑板以及高度定位盘;

3、所述定位杆垂直设置在预制板制作时的底板的上表面上;

4、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定位杆的下端,其包括与底板的上表面相接处的支撑部以及与定位杆相连的连接部;

5、所述高度定位盘设置于定位杆中部,且所述高度定位盘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为预制板的厚度。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围绕定位杆四周设置有至少三块;所述支撑板为中部镂空的三角形板。

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临时固定件,所述临时固定件包括连接套筒、连接板以及固定夹板,所述连接套筒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夹板连接,所述连接套筒能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固定夹板能卡合在预制板制作时的侧面模板上。

8、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底板的转角处;临时固定件设有与转角处相连侧面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组,其中一组临时固定件的连接套筒上设有能套设在定位杆上的安装通孔,另一组临时固定件的连接套筒上设有能套设在定位杆上的安装盲孔。

9、优选的,两组所述临时固定件规格完全一致;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上设有能避让预制板上桁架件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v形避让口。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板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或两块限位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用于卡合侧面模板的卡接口。

11、优选的,该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帽,定位帽设置在定位杆的上端端部,所述定位帽的顶端至预制板表面的距离为叠合楼板中现浇层的高度。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定位帽上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定位帽的顶部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为十字槽。

13、一种叠合楼板,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制作而成,还包含预制板、现浇层以及桁架件,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板上;所述桁架件设置在预制板的上表面且至少部分置于现浇层中。

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包括预埋于预制板内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支撑板以及高度定位盘;所述定位杆垂直设置在预制板制作时的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定位杆的下端,其包括与底板的上表面相接处的支撑部以及与定位杆相连的连接部;所述高度定位盘设置于定位杆中部,且所述高度定位盘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为预制板的厚度。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预埋到预制楼板中,高度定位盘到底板的距离可以控制预制板混凝土的厚度,定位装置露出预制板的部分可以为预制板吊装时定位提供参考。

16、(2)本实用新型中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还设有定位帽,所述定位帽设置在定位杆的上端端部,所述定位帽的顶端至预制板表面的距离为叠合楼板中现浇层的高度。所述定位帽的顶部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为十字槽。通过定位帽及定位凹槽,每块楼板在吊装时通过定位帽和定位凹槽确定相对位置,保证施工精度,通过定位帽到高度定位盘的距离可以方便地控制现浇层厚度。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括局部预埋于预制板(6)内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1)、支撑板(2)以及高度定位盘(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围绕定位杆(1)四周设置有至少三块;所述支撑板(2)为中部镂空的三角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临时固定件(5),所述临时固定件(5)包括连接套筒(5.1)、连接板(5.2)以及固定夹板(5.3),所述连接套筒(5.1)通过连接板(5.2)与固定夹板(5.3)连接,所述连接套筒(5.1)能套设在定位杆(1)上,所述固定夹板(5.3)能卡合在预制板(6)制作时的侧面模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底板的转角处;临时固定件(5)设有与转角处相连侧面模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组,其中一组临时固定件(5)的连接套筒(5.1)上设有能套设在定位杆(1)上的安装通孔,另一组临时固定件(5)的连接套筒(5.1)上设有能套设在定位杆(1)上的安装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临时固定件(5)规格完全一致;所述连接板(5.2)的下端面上设有能避让预制板(6)上桁架件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为v形避让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5.3)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两块限位板,两块限位板或两块限位板与连接板(5.2)之间形成用于卡合侧面模板的卡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帽(4),定位帽(4)设置在定位杆(1)的上端端部,所述定位帽(4)的顶端至预制板(6)表面的距离为叠合楼板中现浇层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定位帽(4)上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定位帽(4)的顶部设有定位凹槽(4.1);所述定位凹槽(4.1)为十字槽。

9.一种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制作而成,还包含预制板(6)、现浇层以及桁架件,现浇层设置在预制板(6)上;所述桁架件设置在预制板(6)的上表面且至少部分置于现浇层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楼板施工用定位装置及叠合楼板,该定位装置包括局部预埋于预制板内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支撑板以及高度定位盘;所述定位杆垂直设置在预制板制作时的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定位杆的下端,其包括与底板的上表面相接处的支撑部以及与定位杆相连的连接部;所述高度定位盘设置于定位杆中部,且所述高度定位盘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为预制板的厚度。通过将本技术的装置预埋到预制楼板中,高度定位盘到底板的距离可以控制预制板混凝土的厚度,定位装置露出预制板的部分可以为预制板吊装时定位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潇,王柳,蒋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