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9912发布日期:2024-02-26 16:5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排水的,尤其涉及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1、退台建筑的形式多呈现出台阶式的高低叠层,同时又具有一个或多个方向上逐层退让的趋势,后退所形成的平台能够提供室外露台等休息场所。我国退台式办公建筑往往有着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因此设置外排雨水立管、雨水管道穿梁以及大管径的雨水管道等容易对外立面的完整度和结构安全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若采用分区逐级雨水汇流和外排的方式,可能会造成下层退台的水量过大并引发雨水漫入室内的问题。虽然目前有退台式建筑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但与雨水的收排和利用结合并不紧密。

2、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发明人认为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可以考虑与绿化结合,形成高效、节能、经济、美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解决降雨量大的地区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负担重、无法高效收集和回收利用雨水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该系统包括屋顶集水槽、落水管、幕墙龙骨、种植槽、挑檐、排水管;所述屋顶集水槽位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处,所述屋顶集水槽与落水管相连接,所述落水管隐藏于每个幕墙龙骨后方;所述种植槽固定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上。

4、优选的,所述屋顶集水槽的宽度及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所述屋顶集水槽为混凝土现浇与屋面板一体设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集水槽宽度和高度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同时,屋顶集水槽与屋面板混凝土现浇一体设置可以避免水槽和屋面板之间的缝隙,防止漏水和渗水。

6、优选的,所述屋顶集水槽相邻位置设置屋顶草坪,所述屋顶草坪相邻位置设置屋面平台,且屋面平台铺设木地板,材料可选防腐木材料、复合材料或pvc材料。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集水槽与屋顶草坪和屋面平台相邻设置,有利于屋面排水;屋面平台铺设木地板,可提供屋顶活动空间,供人出入屋面室外平台;防腐木材料、复合材料或pvc材料具有防腐、防水、耐磨、耐久和易清洁等特点,适合用于室外场合。

8、优选的,所述落水管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隐藏于建筑外立面的幕墙龙骨后方,间距与幕墙龙骨的金属板间隔距离相同。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足够数量的落水管并隐藏于玻璃幕墙龙骨后方,在保证建筑物排水功能的同时,使建筑外立面呈现出一种简洁、整齐的视觉效果,减少落水管对建筑外观的影响。

10、优选的,雨水被所述屋顶集水槽收集,经过落水管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集水槽可以收集大量雨水,用于灌溉、清洗、厕所冲水等,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

12、优选的,所述幕墙龙骨材料为铝板,且幕墙龙骨表面固定有垂直绿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龙骨的材料选用铝板,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绿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同时,绿植的吸热作用可以减缓建筑幕墙的热量吸收,从而减少建筑的冷却负荷,节省能源;此外,垂直绿植可以有效防止阳光和风雨对幕墙龙骨的侵蚀,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后,办公建筑外立面垂直绿植可以形成大量系统性、模块化的外立面绿化空间,增加墙面绿化和外立面的美观性。

14、优选的,雨水被所述幕墙龙骨表面的垂直绿植收集、吸收和利用,多余的雨水经由屋顶草坪流入屋顶集水槽,再经过落水管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退台式办公建筑一层的幕墙龙骨表面的垂直绿植和地面景观收集、吸收和利用的雨水经过地面集水槽,一部分雨水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另一部分雨水渗入地面覆土中。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龙骨表面的垂直绿植收集、吸收和利用雨水,起到了减缓雨水流动速度的作用,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减轻排水系统负担,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雨水被收集后,用于灌溉等其他用途,起到节水和降低灌溉成本的作用。

16、优选的,所述种植槽的宽度及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所述种植槽与屋面板及挑檐混凝土现浇一体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槽的宽度和高度可以为屋顶种植提供足够的空间,提高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同时,种植槽与屋面板混凝土现浇一体设置利于减少工程时间,降低成本,具有高效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18、优选的,所述种植槽与挑檐的混凝土现浇部分的外表面固定有铝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及耐腐蚀性,且表面光滑平整,外观美观大方,可以有效降低维护和更换的成本,提高种植槽与挑檐混凝土现浇部分的整体美观度。

20、优选的,所述种植槽内部设有覆土和绿植,且所述种植槽的覆土内部连入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与屋顶集水槽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种植槽内的绿植收集和吸收雨水,减少灌溉的投入成本,减轻排水系统负担,同时美化屋顶外观。

22、优选的,雨水被所述种植槽收集,通过种植槽内部连接的排水管流入屋顶集水槽中,再经过落水管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流经种植槽的绿植,可以减缓雨水流速,避免暴雨期间的排水压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城市洪涝的发生;同时,种植槽还能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将雨水中的污染物过滤掉;通过种植槽内部设置的排水管流入屋顶集水槽,可以有效地收集利用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冲厕所等方面,节约水资源。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退台式办公建筑的外立面上模块化种植空间利于增加绿化面积和减少建筑能耗。

26、2.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退台式办公建筑外立面绿化和屋顶绿化利于吸收和利用雨水,过虑污染物,减轻排水系统负担。

27、3.墙面和屋顶的绿植可以吸收和利用雨水,能够减少灌溉成本。

28、4.集水槽和落水管隐藏于退台式办公建筑的屋顶绿化和幕墙龙骨中,不会影响办公建筑的外立面美观。



技术特征:

1.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屋顶集水槽(1)、落水管(2)、幕墙龙骨(3)、种植槽(4)、挑檐(5)、排水管(10);所述屋顶集水槽(1)位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5)处,所述屋顶集水槽(1)与落水管(2)相连接,所述落水管(2)隐藏于每个幕墙龙骨(3)后方;所述种植槽(4)固定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集水槽(1)的宽度及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所述屋顶集水槽(1)为混凝土现浇与屋面板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集水槽(1)相邻位置设置屋顶草坪(6),所述屋顶草坪(6)相邻位置设置屋面平台(7),且屋面平台(7)铺设木地板,材料可选防腐木材料、复合材料或pvc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2)直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隐藏于建筑外立面的幕墙龙骨(3)后方,间距与幕墙龙骨的金属板间隔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被所述屋顶集水槽(1)收集,经过落水管(2)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龙骨(3)材料为铝板,且幕墙龙骨(3)表面固定有垂直绿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被所述幕墙龙骨(3)表面的垂直绿植收集、吸收和利用,多余的雨水经由屋顶草坪(6)流入屋顶集水槽(1),再经过落水管(2)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退台式办公建筑一层的幕墙龙骨(3)表面的垂直绿植和地面景观(9)收集、吸收和利用的雨水经过地面集水槽(8),一部分雨水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另一部分雨水渗入地面覆土(1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4)的宽度及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且所述种植槽(4)与屋面板及挑檐(5)混凝土现浇一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4)与挑檐(5)的混凝土现浇部分的外表面固定有铝板(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4)内部设有覆土(13)和绿植,且所述种植槽(4)的覆土(13)内部连入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另一端与屋顶集水槽(1)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被所述种植槽(4)收集,通过种植槽(4)内部连接的排水管(10)流入屋顶集水槽(1)中,再经过落水管(2)导入地面排水系统或者收集到地下储水池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景观结合的退台式办公建筑屋面排水系统,该系统包括屋顶集水槽、落水管、幕墙龙骨、种植槽、挑檐、排水管;屋顶集水槽位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处,屋顶集水槽与落水管相连接,落水管隐藏于每个幕墙龙骨后方;种植槽固定于退台式办公建筑每层屋顶挑檐上。本技术将景观与退台式办公建筑排水系统相结合,提供了大量模块化、便于维护的绿色种植空间,有助于增加绿化和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在雨水较多的地区,该技术有助于净化雨水,减少绿植灌溉设施的成本投入,以及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落水管和集水槽隐藏于外立面的绿色表皮和屋顶景观之中,不会影响建筑立面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关文浩,戎辰达,陈义波,俞屹东,顾雪芬,曹馨丹,蒋希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同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