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缠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82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缠绕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绑扎设备的,尤其是一种自动缠绕器。


背景技术:

1、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拉线施工中,拉线制作全程采用人工制作,尤其回头绑扎线(大多采用φ1.6软态不锈钢丝 )的缠绕固定,而绑扎的是否牢固、密贴、顺滑非常考验施作者的腕力、工艺等,故而施工人员的经验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且采用人工捆绑的方式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缠绕器,实现自动缠绕绑扎线,取代人工手动绑扎,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及其一致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

3、设计一种自动缠绕器,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的:

4、缠绕齿圈,其具有缺口;

5、引导部,设置于缠绕齿圈,且所述引导部设有供绑扎线穿插的线孔;

6、驱动部,用以驱动缠绕齿圈绕自身轴线转动;

7、张力调节部,其用以调节绑扎线的张力。

8、进一步,还包括绕线圈,所述绕线圈缠绕有绑扎线,且所述绕线圈固定于缠绕齿圈。

9、进一步,所述张力调节部包括阻尼张紧轮,所述阻尼张紧轮的外周设有用以缠绕绑扎线的线槽,以形成绕线圈。

10、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

11、一对主动齿轮,一对所述主动齿轮均与缠绕齿圈啮合;当所述缺口位于一对主动齿轮之间时,所述缠绕齿圈位于缺口两侧的外齿分别与一对主动齿轮啮合;

12、驱动模块,用以驱动一对主动齿轮转动。

13、进一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

14、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分别与一对主动齿轮连接。

15、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

16、进一步,所述机体安装有:

17、作为电源的蓄电池;

18、供握持的手柄和把手;

19、其中,所述蓄电池安装于机体上的把手内。

20、进一步,所述机体内设有圆形滑轨,所述缠绕齿圈和圆形滑轨连接。

21、进一步,所述圆形滑轨包括一对分别开设于机体内的两侧的圆形滑道,一对所述圆形滑道相对设置,且所述缠绕齿圈的两侧设置有可沿圆形滑道滚动的滚轮。

22、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缠绕器,通过缺口将缠绕齿圈套装到拉线回头上,并在将绑扎线的自由端固定于拉线回头后,驱动缠绕齿圈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手持机体顺绑扎线缠绕方向缓慢移动,以带动由张力调节部调节张力后的绑扎线缠绕绑扎于拉线回头;

23、因此,本装置能够取代人工手动绑扎,且绑扎过程中能够通过标准化调节,能够保证绑扎的牢固、密贴、顺滑;利于提高绑扎的质量,且能够有效提高绑扎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线圈,所述绕线圈缠绕有绑扎线,且所述绕线圈固定于缠绕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部包括阻尼张紧轮,所述阻尼张紧轮的外周设有用以缠绕绑扎线的线槽,以形成绕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分别与一对主动齿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调速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安装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圆形滑轨,所述缠绕齿圈和圆形滑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缠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滑轨包括一对分别开设于机体内的两侧的圆形滑道,一对所述圆形滑道相对设置,且所述缠绕齿圈的两侧设置有可沿圆形滑道滚动的滚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缠绕器,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的:缠绕齿圈,其具有缺口;引导部,设置于缠绕齿圈,且所述引导部设有供绑扎线穿插的线孔;驱动部,用以驱动缠绕齿圈绕自身轴线转动;张力调节部,其用以调节绑扎线的张力。使用时,通过缺口将缠绕齿圈套装到拉线回头上,并在将绑扎线的自由端固定于拉线回头后,驱动缠绕齿圈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手持机体顺绑扎线缠绕方向缓慢移动,以带动由张力调节部调节张力后的绑扎线缠绕绑扎于拉线回头;因此,本装置能够取代人工手动绑扎,且绑扎过程中能够通过标准化调节,能够保证绑扎的牢固、密贴、顺滑;利于提高绑扎的质量,且能够有效提高绑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饶华星,曹长安,郭华峰,蔚勤跃,李正辉,江兴盟,徐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