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5163发布日期:2024-03-25 18:3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1、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时,主要应用方式之一是将光电瓦结合于建筑屋面,实现高效、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其中屋面光电瓦安装于屋面时,需要具有及时排出雨水的能力,一旦雨水流入光电瓦之下,难以蒸发排出,会对光伏组件形成侵蚀,因此需要设置排水槽,如公开号cn208078951u所公开的专利,实现光伏建筑的排水。

2、光伏建筑的排水槽在面对雨量大风大天气,排水槽不能及时排出雨水,雨水难免溢出,渗入光电瓦之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包括支撑架、下排水通道、排水槽、导轨、通孔、管道、u型板、漂浮分流结构、限位口,所述支撑架底部开有下排水通道,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支撑架顶端中部,所述导轨分别固定于排水槽左右两侧,所述通孔分布于支撑架内部,且通孔连接排水槽与下排水通道,所述管道安装于通孔,所述u型板底部固定于管道侧端顶部,所述漂浮分流结构滑动连接于管道,所述限位口设置于管道上下两端开口处。

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漂浮分流结构包括固定板、浮馕、连接柱、限位板、分流孔,所述固定板顶端固定浮馕,所述连接柱轴向固定于固定板顶端,所述限位板轴向固定于连接柱底端,且限位板滑动连接于管道,且限位板对应于限位口,所述分流孔分布于限位板中部。

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管道或通过分流孔连接于排水槽与下排水通道。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光伏建筑的排水槽之下设置下排水通道,通过漂浮分流结构的连接实现排水槽的扩充,避免光伏建筑的排水槽在面对雨量大风大天气,排水槽不能及时排出雨水,雨水难免溢出,渗入光电瓦之下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包括支撑架(1)、下排水通道(2)、排水槽(3)、导轨(4)、通孔(5)、管道(6)、u型板(7)、漂浮分流结构(8)、限位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底部开有下排水通道(2),所述排水槽(3)设置于支撑架(1)顶端中部,所述导轨(4)分别固定于排水槽(3)左右两侧,所述通孔(5)分布于支撑架(1)内部,且通孔(5)连接排水槽(3)与下排水通道(2),所述管道(6)安装于通孔(5),所述u型板(7)底部固定于管道(6)侧端顶部,所述漂浮分流结构(8)滑动连接于管道(6),所述限位口(9)设置于管道(6)上下两端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分流结构(8)包括固定板(10)、浮馕(11)、连接柱(12)、限位板(13)、分流孔(14),所述固定板(10)顶端固定浮馕(11),所述连接柱(12)轴向固定于固定板(10)顶端,所述限位板(13)轴向固定于连接柱(12)底端,且限位板(13)滑动连接于管道(6),且限位板(13)对应于限位口(9),所述分流孔(14)分布于限位板(13)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6)或通过分流孔(14)连接于排水槽(3)与下排水通道(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排水槽结构,包括支撑架、下排水通道、排水槽、导轨、通孔、管道、U型板、漂浮分流结构、限位口,所述支撑架底部开有下排水通道,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支撑架顶端中部,所述导轨分别固定于排水槽左右两侧,所述通孔分布于支撑架内部,且通孔连接排水槽与下排水通道,所述管道安装于通孔,所述U型板底部固定于管道侧端顶部,所述漂浮分流结构滑动连接于管道,所述限位口设置于管道上下两端开口处。本技术解决了光伏建筑的排水槽在面对雨量大风大天气,排水槽不能及时排出雨水,雨水难免溢出,渗入光电瓦之下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阮春辉,张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雅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