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4538发布日期:2024-03-25 19:1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浇筑,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工程建设时,需要先将模板组装,然后在模板的内部浇筑混凝土,提高建筑效率,模板底部与浇筑位置之间,会产生缝隙,缝隙容易导致混凝土排出泄漏,会出现漏浆的现象,混凝土凝固之后,局部会出现残缺,影响建筑的强度,而防止漏浆的方法,则是安装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使用,当模板底部出现磨损以及残缺的时候,还是会导致混凝土泄漏,影响防治效果,多个防治装置拼接之后,受力之后,拼接位置会产生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以解决多个防治装置拼接之后,受力之后,拼接位置会产生缝隙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包括:防治装置;所述防治装置安装在模板底部,防治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l形槽,防治装置通过侧槽连接有插头,插头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插头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密封组件以及插头为柔性橡胶材质;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共设有两个,两个拉紧组件处于防治装置的两端,拉紧组件嵌入在l形槽内部,每个拉紧组件的顶端固定有一个顶板,每个顶板的内部滑动插入有一个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一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底端为楔形结构。

3、可选的,所述防治装置的前端设有均匀排列的侧槽,每个侧槽的内部插入有一个插头,两个密封组件处于防治装置的前端上下两侧,防治装置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受力槽,受力槽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每个受力槽的内部嵌入有一个固定组件,受力槽的倾斜面与固定组件的倾斜面滑动接触;所述防治装置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四个安装槽,防治装置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四个卡板,卡板与安装槽的位置对应,安装槽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卡板的前端为楔形结构,卡板为弹性塑料材质,每个卡板的内端上方设有一个弧形槽;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滑动插入有一个安装件,安装件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安装件的内端上方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与卡板卡接,每个安装件的外部设有一个拉板,每个安装件的底端焊接有一个限位卡头,限位卡头的底端为楔形结构。

4、可选的,每个所述顶板的后端固定有一个拉杆,顶板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外部设有螺纹;所述驱动组件为可上下滑动结构,每个驱动组件的内部设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插入有调节杆,每个拉紧组件的底部内侧固定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的外部套装有密封头,密封头为柔性橡胶材质。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1、防治装置使用之前,控制插头带动密封组件一起安装在防治装置的前端,插头借助自身弹性带动密封组件一起安装,动密封组件处于防治装置的前端上下连接使用,模板安装之后,挤压橡胶材质的密封组件,由于密封组件为柔性橡胶材质,密封组件自动递补模板的磨损位置以及残缺位置,提高防治效果;

7、2、防治装置拼接时,带动安装件一起安装使用,固定组件滑动插入到受力槽内部,模板安装之后,借助重力带动拉紧组件、安装板以及密封头一起向下移动,固定组件持续受力插入到受力槽内部,借助倾斜面滑动力量,控制防治装置减小缝隙。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包括:防治装置(1);所述防治装置(1)安装在模板底部,其特征在于,防治装置(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l形槽,防治装置(1)通过侧槽(101)连接有插头(102),插头(102)的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插头(10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密封组件(103),密封组件(103)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密封组件(103)以及插头(102)为柔性橡胶材质;拉紧组件(2),所述拉紧组件(2)共设有两个,两个拉紧组件(2)处于防治装置(1)的两端,拉紧组件(2)嵌入在l形槽内部,每个拉紧组件(2)的顶端固定有一个顶板(201),每个顶板(201)的内部滑动插入有一个驱动组件(203),每个驱动组件(203)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一个固定组件(204),固定组件(204)的底端为楔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装置(1)的前端设有均匀排列的侧槽(101),每个侧槽(101)的内部插入有一个插头(102),两个密封组件(103)处于防治装置(1)的前端上下两侧,防治装置(1)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受力槽(104),受力槽(104)的外侧为倾斜状结构,每个受力槽(104)的内部嵌入有一个固定组件(204),受力槽(104)的倾斜面与固定组件(204)的倾斜面滑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装置(1)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四个安装槽(105),防治装置(1)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四个卡板(106),卡板(106)与安装槽(105)的位置对应,安装槽(105)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卡板(106)的前端为楔形结构,卡板(106)为弹性塑料材质,每个卡板(106)的内端上方设有一个弧形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槽(105)的内部滑动插入有一个安装件(107),安装件(107)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安装件(107)的内端上方设有楔形块,楔形块与卡板(106)卡接,每个安装件(107)的外部设有一个拉板,每个安装件(107)的底端焊接有一个限位卡头(108),限位卡头(108)的底端为楔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板(201)的后端固定有一个拉杆,顶板(201)的顶端通过转轴安装有调节杆(202),调节杆(202)的外部设有螺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03)为可上下滑动结构,每个驱动组件(203)的内部设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插入有调节杆(202),每个拉紧组件(2)的底部内侧固定有一个安装板(205),安装板(205)的外部套装有密封头(206),密封头(206)为柔性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漏浆防治装置,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以解决多个防治装置拼接之后,受力之后,拼接位置会产生缝隙的问题,包括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共设有两个,两个拉紧组件处于防治装置的两端,拉紧组件嵌入在L形槽内部,每个拉紧组件的顶端固定有一个顶板,每个顶板的内部滑动插入有一个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一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底端为楔形结构。防治装置拼接时,带动安装件一起安装使用,固定组件滑动插入到受力槽内部,模板安装之后,借助重力带动拉紧组件、安装板以及密封头一起向下移动,固定组件持续受力插入到受力槽内部,借助倾斜面滑动力量,控制防治装置减小缝隙。

技术研发人员:闫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闫军伟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