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6325发布日期:2024-04-08 11:31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模壳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


背景技术:

1、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当代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楼板结构。其是由薄板和间距较小的肋梁组成,多个肋梁交错形成网格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通常是将模壳预先摆放至模板上,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取下模板楼板。

2、目前模壳的结构一般具有顶板、侧壁以及底板,顶板、侧壁以及底板围成多面体模壳构件,这种模壳构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结构简单、施工运输方便等特点,使用时一般在模壳底部设置粘性材料,通过粘性材料将模壳粘附于模板。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模板与模壳的黏附,容易因模壳底部的平整性不足而出现黏附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而导致施工时浆液通过渗透进入模壳底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拆模后不美观,且容易因为水泥浆流失而混凝土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模壳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增加模壳与模板之间连接的密闭性,改善导致施工时浆液通过渗透进入模壳底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拆模后不美观,且容易因为水泥浆流失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包括壳体和遇水膨胀件,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部,所述遇水膨胀件固定设置于底板部,所述遇水膨胀件远离底板部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遇水膨胀件通过粘接层和模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选为橡胶膨胀止水条。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遇水膨胀件固定设置于底部板并通过粘性材料与模板固定连接,避免模壳底部直接与模板连接容易因模壳底部的平整性不足而出现黏附效果不佳,使得模壳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不紧密的问题,同时使用遇水膨胀件,底板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有浆液渗入时,遇水膨胀件将吸收渗透的浆液,同时膨胀的遇水膨胀件将有效阻止浆液后续的渗入,遇水膨胀件选为橡胶膨胀止水条,使得模壳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增加模壳与模板之间连接的密闭性,改善了施工时浆液通过渗透进入模壳底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拆模后不美观,且容易因为水泥浆流失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问题。

5、可选的,所述底板部靠近遇水膨胀件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遇水膨胀件靠近底板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穿设于凹槽并与凹槽卡接配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和凹槽的卡接配合,使得遇水膨胀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同时遇水膨胀件的遇水膨胀功能,使得施工注浆时,遇水膨胀件吸水膨胀,使得凸块和凹槽之间的卡接配合更紧密,使得模壳位置更稳定,使得实用性更佳。

7、可选的,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凸块顶部设置有倒圆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和凸块均设置有倒圆角,减少凹槽和凸块边缘应力的集中,改善凸块和凹槽的结构强度,提高凹槽和凸块卡接配合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粘接层包括双面胶,双面胶粘接设置于遇水膨胀件远离底板部一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双面胶作为粘接层,使得遇水膨胀件和模板之间的粘合牢固可靠,同时也具有可撕性和可拆卸性,拆卸轻松方便且不易留下残留物,且双面胶使用简单,无需等待干燥时间,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使得实用性更佳。

11、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侧板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固定连接于底板部远离遇水膨胀件一侧,所述侧板部固定连接于抵接部远离底板部一侧,所述侧板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抵接部的截面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部截面尺寸小于侧板部截面尺寸,使得施工时一部份混凝土填充入侧板部与抵接部之间连接位置的间隙,使得混凝土与侧板部一部分截面抵接,使得混凝土和模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13、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顶板部,所述顶板部固定连接于侧板部远离底板部一侧,所述侧板部固定设置有横向加强肋且横向加强肋靠近顶板部,所述横向加强肋呈水平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加强肋的设置,增加了侧板部结构的稳定性和顶板部的承载能力,横向加强肋的设置有效地分散和传递顶板部的荷载,给顶板部提供额外的支撑,使得顶板部的承载能力更佳,使得使用性更佳。

15、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顶板部,所述顶板部固定连接于侧板部远离底板部一侧,所述顶板部和底板部之间设置有竖直加强肋,所述竖直加强肋一端与顶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加强肋另一端与底板部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加强肋的设置有效地将顶板部的载荷分散和传递至底部板,给顶板部提供额外的支撑,使得顶板部和底板部之间的结构更稳定,使得顶板部的承载能力更佳,使得使用性更佳。

17、可选的,所述竖直加强肋靠近顶板部一端截面尺寸大于远离顶板部一端的截面尺寸。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加强肋靠近顶板部一端宽度增加,使得竖直加强肋与顶板部固定连接的面积增加,使得竖直加强肋对顶板部的支撑更稳定。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遇水膨胀件固定设置于底部板并通过粘性材料与模板固定连接,避免模壳底部直接与模板连接容易因模壳底部的平整性不足而出现黏附效果不佳,使得模壳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不紧密的问题,同时使用遇水膨胀件,底板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有浆液渗入时,遇水膨胀件将吸收渗透的浆液,同时膨胀的遇水膨胀件将有效阻止浆液后续的渗入,遇水膨胀件选为橡胶膨胀止水条,使得模壳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增加模壳与模板之间连接的密闭性,改善了施工时浆液通过渗透进入模壳底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拆模后不美观,且容易因为水泥浆流失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问题。

21、2.凸块和凹槽的卡接配合,使得遇水膨胀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同时遇水膨胀件的遇水膨胀功能,使得施工注浆时,遇水膨胀件吸水膨胀,使得凸块和凹槽之间的卡接配合更紧密,使得模壳位置更稳定,使得实用性更佳。

22、3.使用双面胶作为粘接层,使得遇水膨胀件和模板之间的粘合牢固可靠,同时也具有可撕性和可拆卸性,拆卸轻松方便且不易留下残留物,且双面胶使用简单,无需等待干燥时间,没有复杂的操作步骤,使得实用性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遇水膨胀件(2),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部(11),所述遇水膨胀件(2)固定设置于底板部(11),所述遇水膨胀件(2)远离底板部(11)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遇水膨胀件(2)通过粘接层和模板(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部(11)靠近遇水膨胀件(2)一侧开设有凹槽(111),所述遇水膨胀件(2)靠近底板部(11)一侧固定设置有凸块(21),所述凸块(21)穿设于凹槽(111)并与凹槽(111)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底部设置有倒圆角,所述凸块(21)顶部设置有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包括双面胶(22),双面胶(22)粘接设置于遇水膨胀件(2)远离底板部(11)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侧板部(13)和抵接部(12),所述抵接部(12)固定连接于底板部(11)远离遇水膨胀件(2)一侧,所述侧板部(13)固定连接于抵接部(12)远离底板部(11)一侧,所述侧板部(13)的截面尺寸大于抵接部(12)的截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顶板部(14),所述顶板部(14)固定连接于侧板部(13)远离底板部(11)一侧,所述侧板部(13)固定设置有横向加强肋(151)且横向加强肋(151)靠近顶板部(14),所述横向加强肋(151)呈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顶板部(14),所述顶板部(14)固定连接于侧板部(13)远离底板部(11)一侧,所述顶板部(14)和底板部(11)之间设置有竖直加强肋(152),所述竖直加强肋(152)一端与顶板部(14)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加强肋(152)另一端与底板部(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加强肋(152)靠近顶板部(14)一端截面尺寸大于竖直加强肋(152)远离顶板部(14)自由端的截面尺寸。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蜂巢芯建筑膜壳构件,其包括壳体和遇水膨胀件,壳体包括底板部,遇水膨胀件固定设置于底板部,遇水膨胀件远离底板部一侧设置有粘接层,遇水膨胀件通过粘接层和模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选为橡胶膨胀止水条。本申请具有改善施工时浆液通过渗透进入模壳底部与模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拆模后不美观,且容易因为水泥浆流失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超,徐少敏,李亭亭,陆来园,刚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四局集团青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