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3821发布日期:2024-04-18 20:46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具体涉及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1、高层建筑因其建筑功能需求,在结构设计中经常采用全框支或部分框支结构(以下统称框支转换结构)。框支转换结构能够避免上部楼层部分竖向构件(剪力墙、框架柱)直接落地,容易创造较大的建筑功能空间,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工程实践中,一般情况下,框支转换结构只有一个转换层,且设计规范对于托墙转换层高度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第10.2.5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地面以上设置转换层的位置,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宜超过5层,6度时可适当提高。而高位托墙转换层容易在该层及相邻上、下层的落地墙和转换柱发生破坏,容易形成薄弱层。当采用转换层承托转换柱及其上部被转换竖向构件时,这种传力路径长、受力复杂的多次转换结构也容易形成薄弱层。以上情况极大地限制了高位转换结构的适用范围。

2、然而,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建筑功能在竖向上的差异已成为当前设计的潮流。当建筑各标准层的竖向构件布置存在错位时,必然会产生多个转换层及高位转换等问题,而前述普通框支转换结构很难处理此类结构布置。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以适应此类建筑功能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能够使得结构竖向刚度均匀变化,确保高位转换层在地震下不出现薄弱层,满足在不同高度上转换不同功能分区要求。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包括设置于建筑内侧的内侧转换柱、设置于建筑外侧的周边转换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侧转换柱和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水平转换构件,所述水平转换构件设有多个且沿建筑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置,连接于同一所述内侧转换柱和同一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多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的上部分别支承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竖向被转换构件。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竖向被转换构件包括墙构件和柱构件,所述墙构件的水平截面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4;所述柱构件的水平截面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小于4。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当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的轴网对齐时,位于下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连接贯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当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的轴网错位时,位于下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架空断开。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支承有多个方向不同的次级水平转换构件,多个所述次级水平转换构件的上部分别支承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竖向被转换构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异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同层布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异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错位间隔至少4个楼层布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的最大高度位置为建筑高度的1/3~3/4。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高韧性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还包括设置于建筑内侧的落地墙,所述内侧转换柱设置在所述落地墙的端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转换构件所在层及其相邻下层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落地墙、内侧转换柱和周边转换柱的屈服顺序晚于同一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相邻上层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落地墙、内侧转换柱和周边转换柱的屈服顺序。

13、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一层转换层离散为多个转换层,即在同一转换框支体系中设置不同高度的转换层,使得结构竖向刚度均匀变化,提高转换结构体系的韧性;并且,多个水平转换构件连接在同一周边转换柱和内侧转换柱上,能够满足在不同高度上转换不同功能分区要求,结构更高效、材料更节省。



技术特征:

1.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内侧的内侧转换柱、设置于建筑外侧的周边转换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侧转换柱和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水平转换构件,所述水平转换构件设有多个且沿建筑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置,连接于同一所述内侧转换柱和同一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多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的上部分别支承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竖向被转换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被转换构件包括墙构件和柱构件,所述墙构件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4;所述柱构件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小于或等于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当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的轴网对齐时,位于下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连接贯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当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的轴网错位时,位于下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的竖向被转换构件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水平转换构件架空断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换构件上支承有多个方向不同的次级水平转换构件,多个所述次级水平转换构件的上部分别支承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竖向被转换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异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同层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异侧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错位间隔至少4个楼层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的最大高度位置为建筑高度的1/3~3/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建筑内侧的落地墙,所述内侧转换柱设置在所述落地墙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换构件所在层及其相邻下层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落地墙、内侧转换柱和周边转换柱的屈服顺序晚于同一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相邻上层的竖向被转换构件、落地墙、内侧转换柱和周边转换柱的屈服顺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构多重转换结构体系,其包括设置于建筑内侧的内侧转换柱、设置于建筑外侧的周边转换柱以及连接于所述内侧转换柱和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水平转换构件,所述水平转换构件设有多个且沿建筑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置,连接于同一所述内侧转换柱和同一所述周边转换柱之间的多个所述水平转换构件的上部分别支承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竖向被转换构件。采用本技术,能够使得结构竖向刚度均匀变化,确保高位转换层在地震下不出现薄弱层,满足在不同高度上转换不同功能分区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勇,刘付钧,林绍明,李定乾,黄忠海,何承高,解逸渊,上官瑾瑜,胡文靖,李梁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