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模连接组件及楼承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50302发布日期:2024-04-18 20:24阅读:8来源:国知局
底模连接组件及楼承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建材,尤其涉及底模连接组件及楼承板系统。


背景技术:

1、钢筋桁架楼承板是一种将楼板中的受力钢筋在工厂内焊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底模固定连接以形成底模和受力钢筋一体化的建筑制品。施工时,将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在两承载梁之间,用混凝土直接浇注,底模承受混凝土的重力,钢筋桁架为底模提供支撑刚度。与传统的通过底层支模来支撑混凝土的楼承板相比,钢筋桁架楼承板式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强了支撑效果。

2、为能使浇注完成后的底模回收利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可以将底模拆卸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当浇筑完混凝土并等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底模拆下来,以便重复回收利用。为了使得底模与钢筋桁架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和钢筋桁架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通过卡接的形式与钢筋桁架连接,采用这种卡接的形式在后续的装配及运输过程中易于出现钢筋桁架相对于连接件滑动的现象,二者相对位置改变后对后续的现场施工及施工后的质量均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钢筋桁架楼承板固定连接且连接可靠的底模连接件。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底模连接组件,包括:

4、支撑架,顶端与钢筋桁架焊接;以及

5、垫板,连接于支撑架的底端,垫板与底模可拆连接。

6、作为优选地,支撑架包括两个侧壁以及位于两个侧壁底端并将两个侧壁连为一体的底壁,两个侧壁顶端相背弯折形成焊接位。

7、作为优选地,底壁上具有过料孔,垫板穿设于过料孔中。

8、作为优选地,过料孔为圆孔与长圆孔共用同一个中心点组合而成。

9、作为优选地,位于过料孔处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朝向远离底壁凹陷的限位槽,垫板上设有凸块,凸块与限位槽匹配。

10、作为优选地,垫板底端低于底壁。

11、作为优选地,垫板底端与底壁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12、作为优选地,支撑架为金属材料制成。

13、作为优选地,垫板为尼龙材质制成。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与连接件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的楼承板系统。

1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6、一种楼承板系统,包括钢筋桁架、底模以及将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在一起的底模连接组件,底模连接组件为上述的底模连接组件。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底模连接组件设置成包括支撑架与垫板,垫板连接于支撑架的底端,垫板与底模可拆卸连接,而支撑架的顶端与钢筋桁架焊接,保证钢筋桁架与底模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在一起后相对位置不会改变,从而便于后续的现场施工以及施工后的建筑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包括两个侧壁(110)以及位于两个侧壁(110)底端并将两个侧壁(110)连为一体的底壁(120),两个所述侧壁(110)顶端相背弯折形成焊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20)上具有过料孔(121),所述垫板(200)穿设于所述过料孔(1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料孔(121)为圆孔与长圆孔共用同一个中心点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过料孔(121)处的所述两个侧壁(110)上均设有朝向远离所述底壁(120)凹陷的限位槽(111),所述垫板(200)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槽(111)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00)底端低于所述底壁(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00)底端与所述底壁(120)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0)为金属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00)为尼龙材质制成。

10.一种楼承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桁架、底模以及将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在一起的底模连接组件,所述底模连接组件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底模连接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模连接组件及楼承板系统,该底模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架和垫板,其中垫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所述垫板与所述底模可拆连接,支撑架顶端与钢筋桁架焊接。保证钢筋桁架与底模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在一起后相对位置不会改变。该楼承板系统包括钢筋桁架、底模以及将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在一起的上述底模连接组件,保证钢筋桁架与连接件之间没有相对位移,从而便于后续的现场施工以及保证施工后的建筑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孙刚,张赞,刘乐,王保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多维绿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8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